會議現場
10月18日,中國菌類博物館建設研討會在麗水召開,圍繞菌文化、特色產業博物館的探索與思考、菌類博物館的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中國菌類博物館建設的“麗水宣言”也在會上發布。全國130多位館建、菌類研究的專家學者與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李玉教授,為大會的召開發來賀信,表示菌類博物館建設研討會在
香菇文化的發祥地、美麗的浙江麗水開幕了,這是菌物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喜事。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中國
食用菌協會會長顧國新專門為會議題詞或題詩,并向會議的勝利召開表示祝福。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會長韓省華,麗水市政協副主席、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院長金愛武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由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麗水綜合試驗站站長鄭巧平主持。
贈畫儀式

會議現場
大會秘書長、浙江省華丹農業微生物資源應用研究院院長韓省華,在會議期間分享了自己的論文《蘑菇成就地球——博物館里大乾坤》,就蘑菇的歷史、存在意義等作了介紹。浙江省科技館原館長季良綱在大會上作了《從自然之菌到菌文化的跨越》的主題演講,提出“科普是做出來的”,他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追求,現代博物館的建設要堅持謀劃在先。
中國菌類博物館建設圓桌論壇
菌文化是指人類在認識菌類、利用菌類、發展菌類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和非物質總和。中國是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出口大國,菌文化提出之后形成了新的產業業態,不僅具有明顯的社會價值,也體現出卓越的經濟價值。菌文化建設將遵循“探索、傳承、發展、建設”的宗旨。
會議現場
這次會議的召開,讓與會的全國20多個省市專家代表對蕈菌文化形成了高度統一的認識。大會同時發布了菌類博物館建設“麗水宣言”,向業界發出包括收集、整理、歸納有關菌類資源、生產技藝、故事傳說等資料;挖掘、開發、利用、發展菌文化,并通過菌類博物館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支持菌類小鎮,博物館、展覽館、展示館的建設,倡議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建設菌類博物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個體建設菌類博物館、展示館、體驗館等在內的六條建議。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造福,致力于通過研究、保存和交流,特別是通過詮釋和展覽人類遺產中的物質和非物質的證據來探索和了解世界。麗水地區山高林密,氣候宜人,菌類資源十分豐富。一千多年前,香菇鼻祖吳三公的砍花口香菇風播法影響著一代代菇民。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的食用菌事業隨著香菇技術的進步有了飛速的發展,龍泉、慶元、景寧一帶以香菇為主的古老菌類文化也在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得到快速發展。本次研討會基于這個背景以及麗水將建國家公園,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邀請館建和菌類專家學者在麗水召開這個研討會,主題是“探索、傳承、發展、建設”,薪火相承,技藝永固的菌類博物館建設。館建專家徐征野、館建管理專家季良綱、吳志標以及菌類研究大咖郭良棟對近30年來菌類博物館建設的經驗進行研討和交流。研討會還舉辦圓桌論壇,深入探討菌類文化和搭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橋梁,為麗水國家公園注入生態文化。
本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麗水市博物館主辦,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麗水綜合試驗站、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會議還得到了浙江省食用菌協會、杭州市西湖區科學技術協會、龍泉(中華)香菇博物館、浙江百興食品有限公司、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東臺市濟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龍泉市興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諸城市良工
機械有限公司、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省內外協會、企業道義支持和具體資助。
本文圖源:菇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