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革命老區的“扶貧香菇”首次走出國門


    【發布日期】:2020-09-15  【來源】:人民周刊
    【核心提示】:繼今年5月8日1萬棒香菇菌棒首次出口韓國全羅南道后,廟灣又傳來好消息,香菇種植基地又接到兩個分別來自韓國平澤和美國西雅圖的菌棒訂單。
            初秋的廟灣,滿目青翠,景色宜人。下了九里坡,沿著沮河一路向北,河畔上一座座大棚映入眼簾,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
      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蔡河村香菇種植基地的大棚里,劉愛利正忙著采收成熟的香菇。“我們這菇品質好,銷量也好,幾乎每天都有車來拉。”她說:“我是蔡河村的,以前是貧困戶,在這主要采菇、剪菇、除草、剝菌棒袋,每天掙80元。來這打工很方便,早上來下午就回家了,中午還管頓飯,最主要是離家近,能照顧上家里,也不耽誤種地。除了務工收入,還有每年1960元的產業分紅,日子是越過越紅火,這都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和鎮上給我們選對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廟灣鎮位于耀州區北部山區,距耀州區城45公里,西與照金鎮接壤,北接旬邑縣馬欄鄉,是原陜甘寧邊區革命斗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許多當年革命斗爭遺址遺物。同時,廟灣鎮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鹮的棲息地,是銅川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如何在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的前提下脫貧致富、改善民生,是一個制約生態脆弱地區的“兩難”問題。近年來,廟灣鎮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一鎮一業”發展戰略,利用優良生態環境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競爭優勢,破解了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打造“香菇小鎮”,讓香菇產業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堅持生態發展理念 實現綠色有機循環
      繼今年5月8日1萬棒香菇菌棒首次出口韓國全羅南道后,廟灣又傳來好消息,香菇種植基地又接到兩個分別來自韓國平澤和美國西雅圖的菌棒訂單。
      “我們的香菇菌棒能夠走出國門,是助力全鎮脫貧攻堅產業的重大舉措。讓小香菇發展成大產業,成為農民群眾的‘生態菇’‘致富菇’和‘幸福菇’,也是我們鎮實現扶貧產業向鎮域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的一個轉化。”廟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魏昭鳳說。
      香菇小鎮計劃總投資1億元,規劃總占地500余畝,建成“一中心+N基地”(“一中心”指技術核心區,“N基地”指建設多個香菇種植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小鎮完成投資7000萬元,核心區已初步建成,并投入生產運營。建成柳林村、五聯村、蔡河村等6個香菇種植基地,標準化出菇大棚521座,年出菇量可達300多萬棒600多萬公斤,在架菌棒90余萬棒,每天采摘鮮菇1.5—2萬斤。
      “通過聘請專家考察論證和生產實踐發現,我們的香菇菇質厚實、口感脆嫩爽滑,屬香菇中的精品,這為我們后續發展香菇深加工奠定了基礎。”魏昭鳳介紹說。
      實現規模化種植香菇的目標后,廟灣鎮又嘗試用香菇加工醬料、小香菇加工脆片、廢菌棒制造有機肥。試生產的香菇醬已成為頗受歡迎的扶貧產品,香菇廢菌棒制造有機肥獲得成功,不僅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實現了綠色有機循環發展,又為無害化綠色可持續生產奠定了基礎,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提供了保障。
      引進龍頭企業帶動 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廟灣鎮在發展香菇產業時,充分利用招商引資政策,引進龍頭企業銅川德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功能,借助企業自身發展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銅川德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菌菌種研發、菌棒加工、鮮干菇銷售、香菇醬制作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的高科技農業企業。
      在廟灣鎮領導班子和銅川德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積極探索下,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推行資金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模式靈活助推群眾增收致富。共帶動廟灣鎮及周邊鎮辦1421戶貧困戶發展香菇產業,每年落實分紅200多萬元,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益10萬元以上。全年可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貧困勞動力優先就業,每人每年可增加5000—10000元務工收入。
      今年58歲的王明美是蔡河村人,家里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麥。自從香菇基地開始招工,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在家跟前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我在這里什么活都干,采菇和剪菇這些技術活,剛開始會有技術員手把手給我們教,兩三天就學會了,很容易上手,也很輕松。”王明美說:“在這打工比種地強,光靠種地掙不下多少錢,我從正月到現在能掙10000元。兒子在外地打工,娃他爸在家種地,我們三口人現在都是掙錢的。”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在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廟灣鎮組織黨員發揮帶頭作用,手把手拉著群眾干,凸顯了基層黨組織引領群眾發展核心力量和黨員干部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的能力。
      廟灣鎮柳林村是最早種植香菇的村子,村上返鄉創業青年崔戰峰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香菇王子”。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他憑借嫻熟的香菇種植技術,為柳林村貧困群眾的脫貧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2017年,鎮上把香菇作為扶貧產業大力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完善設施、邀請專家教授培訓指導,擴大了種植規模,這也堅定了我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們這菇質量好,不愁賣,這茬菇還沒出,就有不少人打電話預定了,退下來的廢菌棒可以做肥料,也有人搶著要。”崔戰峰說。
      2014年,正值36歲大好年華,身為共產黨員的崔戰峰,看到家鄉的父老鄉親還在貧困線上掙扎,心中百感交集,毅然辭去高薪工作,回到大山深處的柳林,返鄉創業。
      崔戰峰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成立合作社,帶領村上61戶貧困戶發展香菇產業,有效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無償給種植戶做香菇種植培訓,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無私分享給大家,堅定了種植戶的信心,提高了種植戶的種植水平。
      2018年,經過四年的摸爬滾打,柳林村的鄉親們靠香菇產業脫了貧,柳林村也在2018年底如期摘帽。
      經過多年的發展,香菇主導產業促進了農民創收增收,廟灣鎮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2019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1191元,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五連增,農業年產值1.3億元。2017—2018年,連續獲得銅川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先進單位。
      “我們鎮上已經成立了招商辦、香菇產業辦,將圍繞香菇產業、生態旅游和特色資源,突出抓好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推動鎮域經濟產業化、精細化發展。”魏昭鳳說。
     
    關鍵詞: 扶貧香菇 出國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鹿邑县| 浪卡子县| 辉县市| 修武县| 新民市| 洪泽县| 墨江| 察哈| 加查县| 新乡市| 丰台区| 五莲县| 黑山县| 兴安县| 白山市| 潮安县| 河间市| 当涂县| 广汉市| 八宿县| 如东县| 新安县| 阳朔县| 镇原县| 射阳县| 徐汇区| 安吉县| 桂阳县| 龙州县| 雷州市| 新郑市| 建瓯市| 乌拉特中旗| 蓬溪县| 齐齐哈尔市| 新建县| 宁强县| 临颍县| 青海省|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