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重慶市奉節縣龍橋土家族鄉陽壩村,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來自山東博華高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員牟元新不禁有些著急。“雨停后,得加快食用菌大棚建設進度。”牟元新嘀咕道。
這是牟元新來到奉節縣海拔最高的這座偏遠山村的第16天。此前,他的同事潘海兵已在此“駐扎”兩個來月。他們的任務,是指導村里完成10個大棚的新建及12個原有大棚的改造,以及后續的食用菌栽培、管理乃至銷售等等。
從黃河三角洲腹地山東濱州到長江三峽庫區腹心重慶奉節,這場跨越1300余公里的結緣源于兩地扶貧協作工作的深入開展。今年以來,濱州市科技局積極與奉節縣科技局溝通對接,根據陽壩村食用菌技術需求,引導山東博華農業援助該村開展食用菌項目建設。
“四五月份,我帶領技術人員多次到陽壩村現場考察,協助選定建大棚區域,并根據當地海拔高、雨水多等地域環境、氣候特點設計綜合利用率高的大棚建設方案。而經改造后的大棚,也將由過去的只能在陽面生長六七個月,變為全年全面都可栽培。”博華農業食用菌事業部總經理王慶彬告訴記者,六月初開始,公司技術人員常駐陽壩村進行現場指導。大棚建好后,將根據當地消費需求規劃栽培黑木耳、香菇、平菇等品種,并協助其暢通銷售渠道。同時,就地取材建設菌棒廠,指導其掌握制菌棒實用技術。
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強奉節縣與我市食用菌企業合作,提升種植技術,形成“集體經濟+企業+貧困戶+散戶”的抱團發展模式,預計實現年綜合產值15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并帶動50余名貧困戶就地務工,引領廣大散戶發展食用菌,壯大龍橋土家族鄉食用菌產業。
2018年以來,為切實做好我市扶貧協作重慶市奉節縣工作,提升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水平,濱州市科技局突出科技特色,發揮科技職能,助力奉節縣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以2018年11月28日、29日在濱舉行的濱州——奉節科技扶貧協作對接交流會為契機,雙方建立起常態化互訪機制,強化信息交流,深入發展科技扶貧協作關系。2019年8月26日至29日,濱州市科技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領我市食用菌種植專家到奉節縣考察交流,并在陽壩村舉辦土壤地力提升技術暨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培訓當地群眾100余人次。立足奉節縣資源稟賦和地域環境特點,濱州市科技局還面向全市各縣(市、區)征集適合在奉節推廣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并擇優選取“奉節地區臍橙園土壤地力提升及果實高品質提升技術”和“奉節地區蔬菜種植土壤地力提升及蔬菜高品質提升技術”2項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向奉節縣科技局積極推送。期間,奉節縣科技局、龍橋鄉政府等相關人員也多次來濱考察交流,并對濱州的食用菌栽培、肉牛養殖等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濱州市科技局積極牽線搭橋、協調各方,力爭將食用菌項目打造成魯渝扶貧協作示范項目。
據悉,博華農業還將奉節縣黃連村1000畝高標準臍橙種植園作為土壤質量提升、臍橙高品質提升技術試點試驗基地,協助奉節縣創新臍橙種植方案,這將有利于解決近年來全縣34萬畝臍橙口感偏酸、甜度降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