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a1零食研究所宣布與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深耕植物基休閑零食產品。
FBIF此前曾報道過,a1零食研究所是一家零食創新品牌,成立于2016年下半年,不到四年的時間已完成三輪總共數億元融資,并打造出a1云蛋糕、蛋黃酥、西瓜吐司等多個爆款,擁有包括烘焙、堅果、肉制品、海洋制品、果蔬等六大類別300多個SKU;而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產能較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
在食品行業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健康”、“環保”等元素愈發成為重要的消費驅動力,人造肉的市場潛力毋庸置疑。據Market Research Future在"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 (2018-2023) 報告"中預計,到2023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將達到61 億美元。
a1零食研究所聯合創始人、CPO鐘善良表示,“這次與雪榕生物科技成立合資公司將發揮兩家公司的優勢,也是a1零食研究所在突破邊界方面重要的探索。”

01、拒絕“噱頭”,植物肉要“好吃”
國內市場對人造肉的認知缺口在2019年正式被打開:先是2019年人造肉公司別樣肉客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并成為人造肉第一股;隨后,星巴克、肯德基、喜茶等公司都陸續推出過主打人造肉概念的產品。
但從打開認知缺口,到讓產品成為中國消費餐桌上受歡迎的選擇,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最難跨越的那道門檻則在于口感。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人造肉產品為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蛋白作為原料,通過擠壓、拉絲、重新排序植物蛋白序列等工序,讓其擁有肉的外形和口感。它們被加工成漢堡肉、炸雞等形態后,借勢網紅品牌營銷勢能,已快速鋪向市場。
在體驗方面,這些產品卻表現得欠缺誠意。據了解,市面上業內上市的植物肉產品在仿真度上最多只能做到75%。在一些嘗鮮的消費者心目中,植物肉產品已被打上了“價格高、口感差、做噱頭”的標簽。
“與其推出不完美的植物肉餐飲產品當噱頭、損害體驗感,零食角度切入植物肉市場,做出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的產品?”2019年,這樣的想法開始在a1零食研究所內部孵化。
但將植物肉零食化,對技術、標準、供應鏈方面也有更高要求。美國植物肉經歷過早期發展緩慢的階段,就是由于在產品投入市場之前,相關公司經歷了漫長的底層技術研發和供應鏈方面的推進。
“未來,技術才是這個市場取勝的關鍵。”鐘善良表示,“a1零食研究所在植物基產品的應用研發上有積累,但還需要有強大底層生物技術研發經驗的合作伙伴做支持。”
在這樣的理念下,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最好的選擇。這家誕生于1997年的公司,目前已成為全球性食用菌生產企業,日產能已達到1200噸。在食用菌種植和菌菇蛋白提取領域,雪榕生物科技也擁有最雄厚的原料生產和基礎研發優勢。
從零食領域切入這個風口上的市場,也很快成為了兩家公司的共識。2020年7月,由a1零食研究所和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立的植物肉公司落地廈門。
02、突破邊界,植物肉探索菌菇原料
a1零食研究所選擇與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融合菌菇蛋白為原料,拓展現有以大豆蛋白為主原料的解決方案。
這個方案的好處在于,菌菇沒有脂肪、鮮味更足,在口味擬真度上可以做到更好。同時,許多菌菇種類的蛋白質含量更豐富,大豆蛋白含量為40%,而姬松茸的蛋白質含量卻能達到 56.40%,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據了解,合資公司的產品研發方向將分為三個層次推進:第一步,用菌菇解決方案融合現在市場上“素肉零食”采用的大豆原料,主要目標是提升擬真口感。第二步,提取菌菇中高質量的菌菇蛋白,優化市面上植物肉中含有的大豆蛋白,主要目標是提升營養;第三步,嘗試提取菌菇中的多糖,為產品賦予“提升免疫力”等功效,打開更高端的健康需求市場。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勇萍表示,“雪榕在菌菇基礎研發方面的經驗,和a1零食研究所在零食應用研發方面的儲備可以做結合,這是一種優勢互補,同時,這不僅是一家創業公司突破邊界的創新,也是雪榕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布局的重要探索。”
除了研發,a1零食研究所過去幾年積累的50萬家終端門店渠道優勢,也能幫助即將面世的植物肉零食產品快速打開市場。B輪融資后,a1零食研究所重點發力新零售渠道,不僅開設品牌線下店,而且以會員制形式打通線上線下流量閉環,并建立了供應鏈直達消費者(D2C)的“costco”模式。目前,a1零食研究目前門店進店轉化率高達 90%,而消費后的會員轉化率幾乎為99.9%。
據悉,第一款菌菇植物肉產品將于2021年下半年走向市場。
目前,整個植物肉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看似處于風口,卻欠缺了一些“風力”,市場需要有實力、有新意的玩家,才能讓植物肉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