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資源與栽培過程工程研究室主任陳明杰就“香菇育種技術的進展及運用”話題進行分享,從自然孢子階段、分離馴化階段、引種階段、育種階段、分子定向設計育種階段講述了我國香菇品種的選育階段及遇到的具體問題。
陳明杰認為,在香菇栽培技術發展史的不同時期中,各種栽培模式的成功應用與其配套良種密不可分。然而,由于食用菌菌種可無性繁殖的特殊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組織分離進行菌種擴繁,致使菌種“多、雜、亂、散”的狀況長期存在,已成為制約我國香菇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為此,科研人員針對現有香菇菌種進行了大量分類鑒定,獲得了部分菌株的特異性指紋圖譜,對于指導生產和解決菌種混亂問題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但結果無一例外表明,栽培種之間的遺傳背景相對較窄,與野生種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所以保護香菇遺傳多樣性,充分利用野生優良基因擴充種質資源庫勢在必行。對于如何更好的發展好香菇產業,陳明杰表示,選定所需和可接受的食用菌品種、獲得質量優的菌種,以及良好的發菌管理、出菇采收管理與做好市場營銷等必不可少。
如何選擇優質菌材樹種促進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博士、研究員侯金波的分享有著“滿滿干貨”。侯金波表示,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食用菌產業獲得了空前發展。然而,由于省內木質菌材供應短缺,價格倒掛,制約產業健康發展。為此他建議,要發展木質菌材林,保障食用菌生產原料供應;不斷加快省內菌材林培育,實現食用菌生產原料的自給自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協調發展菌材林基地建設;建設食用菌產業科研創新開發體系;打造食用菌產業發展綜合信息大數據平臺,形成產業健康發展閉環。
如何如何培育優質菌材,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侯金波認為,選擇優質菌材樹種是關鍵,要堅持“因菌選材,適菌適樹”的原則,根據不同樹種的生物特性,不同立地條件,種植密度,撫育管護,采伐強度,營林模式等多種因素,進而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林分生產力,培肥土壤、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增加林地生物多樣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提升森林經營效益和生態功能。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會長、國家食用菌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總顧問劉培貴圍繞“中國高等大型真菌(野生菌)資源與貴州野生菌產業發展方略”進行分享,美國艾默生商住解決方案環境優化技術中國區副總裁則分享了艾默生一整套高效、低碳、節能的食用菌產業整體解決方案。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此次座談會專家分別從發展前景、技術應用、市場拓展、品牌塑造等各方面進行交流探討,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為食用菌綠色發展提供了非常的好的參考。(孫遠桃 劉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