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琦表示,這么多年來,中國的食用菌產量一直占據世界的75%,它的產量靠家家戶戶、成百上千的農民支撐起來的,到了這個時代必須要轉型發展。所以,這個時候,貴州借助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發展食用菌,它的介入為食用菌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非常大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了全國食用菌的轉型、升級與發展。
其實早在四年前,譚琦就到過貴陽和安龍。當時她正在自己做食用菌產業。據她回憶,四年前的安龍只有零星幾家搞雞樅茸的企業,參觀一圈下來,無論是規模和產品都不盡人意。
四年后,安龍縣一躍成為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走在前列的縣份,也讓譚琦十分震驚。震驚之余她表示,這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四年前她就知道安龍縣本身的環境和氣候種植香菇再適合不過。
如今,安龍縣僅食用菌企業已發展到19家,安龍處處可見鮮香菇,這一變化讓譚琦覺得安龍食用菌產業裂變式發展名副其實。而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食用菌產業無疑是當地農村產業革命中的重要一環。
譚琦指出,食用菌跟傳統農業不一樣,對科學技術和種植的要求更高,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要更大,任何一個產業要發展好,跟當地政府和一把手的重視分不開。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是主力軍,企業一定要有社會責任,企業做食用菌的時候,要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譚琦認為,食用菌是脫貧致富的首選好產業。貴州的食用菌產業落戶可謂高位嫁接,這對我國整個食用菌產業發展也具極大推動作用。貴州的特色品種也逐漸被世人所熟知,也進一步豐富了老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