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余慶按照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及要素集聚、資金集中、技術集成要求,發展了菌+5產業輪作生產模式,食用菌種植在余慶實現了“泉涌”式發展,余慶蔬菜產業增加了“新成員”。
2018年10月,在余慶縣果蔬站的技術指導下,余慶縣香源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泥鎮滿溪村、春景村、哨溪村、關興鎮高爐村采用簡易大棚發展種植了600畝,達到了畝產量75-125公斤,畝產值8000—10000元的收益,2018年10月起,白泥鎮滿溪村、哨溪村、春景村,龍家鎮光輝村,關興鎮高爐村“泉涌”式地出現了1080畝的羊肚菌種植,總產量達10余萬公斤,總產值達972萬余元。至此,余慶縣食用菌種植規模達1000余畝,余慶食用菌種植呈現“泉涌”式發展。
據悉,菌+5產業為,菌+菜、菌+稻、菌+葡萄、菌+桃、菌+李產業,是10月起用竹篾搭建簡易大棚,鋪設水肥一體化設施,11月種植羊肚菌,次年1-3月進行采摘,采摘結束后,4月,種植芫荽、芹菜、香蔥、菜心等蔬菜,實行菌+菜輪作生產方式;5月,種植水稻,實行菌+稻水旱輪作;11月,待桃樹、李樹落葉修剪完成后,在葡萄架上、桃樹、李樹行間搭設遮陽網,架子、樹下利用小拱棚覆蓋種植羊肚菌,采收結束后,撤除遮陽網,開展葡萄、桃、李生產,實現菌+葡萄、菌+桃、菌+李輪作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