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超級真菌”大爆發?專家:健康人群不會感染 無需恐慌


    【發布日期】:2019-04-12  【來源】:新京報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公眾不必過分擔心,“超級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部,特別是ICU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對多數感染者現有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健康人群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640.webp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圖源:美國CDC官網
      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近日,一則“超級真菌被美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消息刷屏,引發公眾恐慌。
      專家表示,公眾不必過分擔心,“超級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部,特別是ICU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對多數感染者現有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健康人群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不過,他同時提醒,目前全球感染者數量確實越來越多,可稱為爆發性流行。這一現象的出現或許與人類生活方式、醫療方式有關。
      “超級真菌”來源目前仍不明確
      近日,《紐約時報》報道,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在美國多地爆發,目前美國已有587例確診病例。該真菌導致病人“神秘感染”,并被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列為“緊急威脅”,近50%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昨日,中國媒體發布消息稱,目前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
      “超級真菌”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不少網友在留言中表示擔憂:“好可怕,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害怕!普通民眾該怎么防護?”
      記者了解到,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真菌”,是因為它的耐藥性比較強,血液感染后致死率高,而且在環境中生存時間較長。
      耳念珠菌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發現,隨后在全球快速流行。據美國CDC官網數據,目前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包括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印度等。
      盡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來源目前尚不明確,國內外學者對耳念珠菌致病性及耐藥性的形成和快速進化的認識仍然有限。
      美國CDC官網在關于耳念珠菌的情況說明中提到,耳念珠菌是一種新興的真菌,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是一種在醫療機構中傳播的耐藥菌,在美國仍然很少見;耳念珠菌可引起血液感染甚至死亡,超過1/3的侵襲性感染者(例如血液、心臟或大腦感染)會在一個月內死亡。
      中國18例感染者多出現在ICU
      中國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于去年發現,是一位患有腎病綜合征和高血壓的76歲患者。
      2018年5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帶領的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報道了中國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
      研究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菌株對臨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普遍比較敏感,這意味著,現有抗菌藥可以殺死“超級真菌”。此外,還發現硫酸銅對“超級真菌”具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這一發現為醫院內消毒殺菌提供了新方法。
      一位長期研究耳念珠菌的專家告訴記者,中國累計發現18例感染者,其中北京3例,沈陽15例,感染者多出現在醫療機構的ICU(重癥監護室)。
      他提醒公眾不必感到恐慌,健康人群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免疫缺陷人群才可能受到影響。
      不過,他同時指出,國內多數醫療機構并不具備診斷耳念珠菌的條件,可能無法準確識別。美國CDC同樣表示,除非醫療機構有專門的實驗室,否則耳念珠菌可能會被誤診為其他真菌,這種錯誤診斷可能導致患者得到錯誤的治療。
      釋疑1:“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群沒影響,不需預防
      專家指出,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真菌”,一是因為耳念珠菌耐藥性比較強,部分耳念珠菌菌株對臨床常用的三大類抗真菌藥都有耐受性(包括唑類、多烯類和棘白霉素類藥物),二是血液感染致死率高。
      另外,它在環境中生存時間比較長,能長時間存活于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及醫院設施表面,從而導致院內爆發性感染。“比如病房里有一個病人感染了,耳念珠菌通過床單、醫療器械或者其他途徑,傳給其他病人。英國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耳念珠菌通過溫度計導致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專家說。
      患者感染后會出現什么癥狀?可以治愈嗎?專家告訴記者,實際上,感染耳念珠菌的人本身就是ICU病房的人,感染的癥狀最終都是器官衰竭。
      專家指出,此前中國發現的首例耳念珠菌菌株對抗真菌藥物敏感,常用抗真菌藥物治療有效。沈陽發現的感染病例對氟康唑(一種常用抗真菌藥物)耐受性較強,但對其他抗真菌藥敏感,用其他藥物治療很快起到效果。從國外的情況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耳念珠菌菌株對所有藥物耐藥,治療較難。
      另外,從“殺傷力”來看,研究發現“超級真菌”中國分離株在毒性方面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還要弱。
      有什么辦法避免感染嗎?專家表示,因為耳念珠菌發現時間不長,研究者較少,所以它的來源尚不明確。中國發現的患者很少,沒有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所以研究也很少。目前國外有研究者認為,耳念珠菌是人體自身攜帶的一種共生菌,可能存在于皮膚或腸道里。但它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現在還不清楚。
      不過,專家提醒,耳念珠菌只可能感染免疫缺陷人群,主要是ICU病房里的人,健康人群不會感染,“對健康人群沒有什么影響,也不需要預防。”
      釋疑2:全球感染者數量日益增多
      針對“超級真菌”在全球爆發性流行的說法,專家表示,從整體趨勢看,全球感染者數量的確越來越多,可以稱為爆發性流行。
      他進一步解釋說,2009年發現首例感染者之后的幾年,其實沒有發現特別多新病例,但從2013年開始,印度的感染病例變得特別多,到2015、2016年,美國、歐洲、印度開始大規模報道病例,不像以前零零散散,有時候一個醫院出現幾十個人感染。因為西方疾控部門比較關注這些問題,所以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物種開始大規模流行。
      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嗎?“中國現在很難說。”他提醒說,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國內很多醫院對耳念珠菌認識不夠,而且檢測條件不足,造成漏檢。
      “常規檢測手段很難檢測出耳念珠菌,部分條件較好的三甲醫院有蛋白質譜技術和比較先進的微生物檢測儀器,能夠檢測出。”不過,他同時指出,如今國內醫院ICU消毒措施較到位,如果醫院按規范操作,不太可能出現爆發性流行。如果出現感染者,馬上隔離,對病房進行消毒,也沒有太大問題。
      釋疑3:“超級真菌”出現受多重因素影響
      “超級真菌”的出現,和抗生素濫用有關嗎?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外學者還未發現耳念珠菌是如何出現的,但總體上與人類生活方式、醫療方式有關系。因為20世紀50年代以前,念珠菌感染相對較少,后來變得越來越多。
      他表示,耳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原因大致相同。一是存在免疫缺陷的人越來越多,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的壽命延長,年老后免疫功能也變得較弱,而且癌癥化療等新醫療技術的應用,讓免疫系統變得有缺陷。另外,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導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臨床上抗生素的大量應用也有影響。
     
    關鍵詞: 超級真菌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阳城县| 刚察县| 泰来县| 宜昌市| 德阳市| 枞阳县| 孙吴县| 偏关县| 凯里市| 普陀区| 宣汉县| 香港 | 太原市| 武夷山市| 昌平区| 长泰县| 寿宁县| 资阳市| 武定县| 三江| 武清区| 陵川县| 娄烦县| 应用必备| 神农架林区| 凤庆县| 遵义县| 泸州市| 寿宁县| 密山市| 皮山县| 隆昌县| 新乡县| 静乐县| 大新县| 沈阳市| 湖南省| 成安县| 陆河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