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再次聚焦“三農”,這是21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文件。文件中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發展縣域特色作物 食用菌在列
文件第四部分“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內容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
食用菌作為我國農業特色產業,再一次被1號文件提及。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綜合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
文件提出,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農業發展要注重合理利用資源、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意義重大、勢在必行。我國是農業大國,各種作物秸稈資源來源廣泛、數量巨大,是一項寶貴的資源,利用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在食用菌行業,就有一個菌業新秀大球蓋菇,是一種“不吃腐木吃秸稈”的草腐菌,它是生物化解農作物下腳料的能手,抗雜菌能力強,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栽培后的廢料可直接還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能夠實現生態循環農業。
聚力精準施策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中央一號文件開門見山地強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出了特色產業扶貧的解決途徑。
農業興,則天下安;農業衰,則社稷危。這是被人類歷史反復證明的重要發展規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的功能逐漸拓展,完成讓全國農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的中心任務,以及滿足緩解生態壓力的迫切需要,都離不開農業這個壓艙石、穩定器。
食用菌作為“短、平、快”的特色產業,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全國各地脫貧攻堅的首選農業品種。林下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主題和特色,在助推綠色化轉型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大球蓋菇擁有成熟的林下栽培技術,林下的枯枝落葉非常適合大球蓋菇菌絲分解轉化利用,菌床表面采用林下肥沃的營養土作為覆土層,更加有利地提高栽培產量。而林下栽培大球蓋菇后廢棄的菌糠、菌渣是優質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更好地促進林木生長。同時,林下栽培大球蓋菇顯著降低了苗木管理成本,其灌溉成本、施肥成本和病蟲害防治成本均降低了,樹勢增強,抗病蟲害能力提高,木材生長量增加。我國林下經濟發展資源豐富,潛力巨大,因此,發展食用菌林下經濟,有利于實現林菌生態建設的可持續性,達到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
推動農產品深加工
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文件指出要推動農產品在農村的初級和深加工發展。
大球蓋菇營養豐富,主要功能成分包括多糖、黃酮、酚類、甾醇,以及少量的凝集素等,這些物質具有顯著的保健功能,經常食用大球蓋菇,可以增強人體機能、抑制疾病的發生。目前,大球蓋菇各類干制品、真空清水軟包裝加工、速凍加工、鹽漬品在國內外市場均有銷售,提取多糖生產保健品或藥品等深加工即將成為可能。
大球蓋菇作為食用菌界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新秀,是生態農業的主力軍,在發展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下,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市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