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易菇網訊:12月8日,第三屆全國生物系統學學術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點實驗室處研究員婁治平,中國科學院科學與發展促進局生物技術處處長周桔,國家自然基金科學委生命科學一處處長薛嵐,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向華,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中國科學院動物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喬格俠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蔡磊主持。

蔡磊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中國科學院科學與發展促進局生物技術處處長周桔,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向華,中國科學院動物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喬格俠先后致辭,對參會代表表示了歡迎,希望大家借助此次會議展開交流探討,共同進步,促進生物系統學學科的進步和發展。

莊文穎致辭

郭良棟致辭

周桔致辭

向華致辭

喬格俠致辭
生物系統學是探討階元內和階元間的演化關系、研究類群分化與形成機制、明確不同階元的分布格局及物種多樣性形成的學科,是生命科學及其分支科學的基礎。現階段的分類系統將生物分為動物、植物、微生物。然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以及各類生物本身的特性,關注類群的系統學研究較為深入,但分支學科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中國生物學每個學科領域和重要類群都有專業學會、專業委員會及其例會,但是缺乏跨類群關注生物系統學或進化生物學的專業組織或學術研討平臺。以動物研究為例:研究節肢動物類群和脊椎動物類群的學者,各自已經發展成獨立的學術團體。其中中國昆蟲學會、中國植物學會都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隨著人類對于生物系統與進化的認知逐步深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生物各類群在進化過程中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例如真菌的進化與動植物進化密不可分,昆蟲的進化與植物進化和環境的變化密不可分。而分隔的各個學會各自獨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事實上阻礙了各門類從事系統學研究的學者們及時掌握其他類群與自己相關的重要動態。實際上,中國生物系統學面臨的挑戰,在發達國家同樣存在。但是這些國家和地區均存在以進化生物學為主線的學會,并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研究的不斷深入,不同類群之間在研究和探索過程中應用相近的學術思路和技術。在進化生物學理論框架內,系統發育關系推斷、物種形成、行為/性狀/功能、物種互作的出現或消失等方面,各個類群研究方向之間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學科內在關聯性。生物系統學學科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學科正逐步發展成為以解決進化生物學領域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為主要導向;分子系統學也已經從單基因、多基因跨入了組學數據為主的大數據時代。大量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也在不斷培育、發展的過程中。
基于上述背景,中國昆蟲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協辦,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院重點實驗室于2016年12月9-11日在北京承辦了首屆全國生物系統學學術論壇。第二屆全國生物系統學學術論壇由中國植物學會主辦,中國昆蟲學會、中國菌物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協辦,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于2017年12月8日在香山召開,共有全國95個單位近500余人參加了兩天半的學術研討。
第三屆全國生物系統學學術論壇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中國植物學會、中國昆蟲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協辦,將在兩天的時間內進行8組共計36個報告,內容涉及動物、植物、微生物、菌物等不同類群系統學相關研究,探討生物系統學領域的新進展、新方法和新技術、學科的融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