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行外銷包裝處理之蕈鮑菇,蕈傘長出新菌絲(左),手指輕微按捏蕈柄還會出現水浸狀情形(右)。(農試所提供)
為拓展杏鮑菇外銷市場,臺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發外銷包裝技術,可將杏鮑菇海運25日后,逾3分之一的損耗率,降至一成以下(8.3%),讓農產品保持新鮮度,增加商品價值。
臺灣杏鮑菇目前定期外銷香港、新加坡等地區,為拓展新市場如澳洲市場,亟需突破長期海運貯運20至25天的限制。
農試所表示,以目前海運香港的方法,模擬海運25日后,再以18度C放置3日模擬櫥架販賣狀況,杏鮑菇蕈傘會長出新菌絲,讓人誤以為是長霉,外觀劣化,且蕈柄軟化,失去彈性及口感,商品損耗率高達37.5%。故農試所改善現行保鮮方式,透過優選品質良好之杏鮑菇,以黑底硬盤包裝,每盒約200克,并以保鮮膜繞封,每12盒以塑膠袋打包密封、裝入紙箱,經預冷,再裝柜出口,在此作業模式下,對杏鮑菇的貯運保鮮有良好效果。
農試所指出,比較改善前后兩種貯運方式,同樣在以0.2℃貯運25日,再于18℃放置3日模擬櫥架販售,現行外銷包裝杏鮑菇蕈傘長新菌絲達37.5%,蕈柄也有12.5%,使產品失去商品價值,運用農試所新技術,蕈傘長新菌絲降為8.3%,蕈柄長新菌絲則降為0%。并且,現行包裝蕈柄硬度為26.0,運用新保鮮技術者硬度則為34.9;現行包裝處理下,異味程度為25.0%,新技術處理則可降到8.5%,讓商品保鮮品質大為提升。
農試所說,菇蕈產品為國內具外銷潛力之農產品,透過新導入的保鮮處理與包裝技術,有助菇蕈產品在國內淡季時尋求外銷,拓展臺灣農產品市場,為農民創造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