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藥用價值雖高卻產量稀少,過度采集被認為是造成蟲草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氣候變暖導致蟲草生長地環境變化,進而致使這種稀有藥材產量減少。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分析先前發表的科學文獻、氣候和地理數據并采訪中國、印度、尼泊爾和不丹4國800多名蟲草采集者和交易商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由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載。蟲草常見于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是蟲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尸體上形成的菌蟲結合體。蟲草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要求冬季氣溫低于零度但土壤又不至于永久凍結。“這是永凍土邊緣地帶的典型環境。”研究報告說。
然而,由于1979年至2013年期間溫度明顯上升,符合上述條件地區的蟲草生長數量明顯減少。報告說,不丹蟲草產區氣候變暖顯著,冬季氣溫“平均上升3.5攝氏度至4攝氏度”。
另一方面,盡管平均氣溫升高,青藏高原的植被分布卻沒有向高海拔地帶移動。研究人員說,這意味著氣候變暖后蟲草不可能簡單地“爬上山”去尋找氣溫更低的生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