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香菇生產線
今年一季度,農業大市隨州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出口額達1.34億美元,同比增長7.6%。其中,兩個“單打冠軍”食用菌和茶葉,分別出口1.2億美元、629萬美元,同比增長7.1%、25.8%。
依托食用菌、茶葉、糧油、肉雞等優勢產業,隨州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耕沃野,風生水起:裕國菇業,香菇出口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中興食品,茶葉出口在全省蟬聯“五連冠”;品源食品,全省首家香菇醬生產出口企業;金銀豐集團,打造全省最大面制品加工企業……2017年,隨州農產品加工業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超過三分之一。
如今,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批龍頭企業紛紛走上轉型升級之路,推動隨州農產品加工業向中高端邁進。
智能加工做“精”
只需0.8秒,機器人就可判定“眼”前香菇大小、形狀、花紋,然后迅速智能化抓取。
5月1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看到,4臺機器人正靈巧快速地分揀香菇。這是我國香菇行業首個應用機器人進行分揀的企業。
機器人可通過攝像頭這只“眼睛”,識別成千上萬枚香菇,并應用“深度學習”這一全新技術,區分白花菇、茶花菇、板菇等不同種類的香菇,精確分揀放進相應筐子里。“目前這些機器人識別準確率達99.7%,高于人工識別10%,分揀速度是人工的兩倍多,還可連續24小時工作,且避免了人工分揀的二次污染。”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裕國菇業公司董事長雷于國介紹說,此前香菇分揀需要大量人力,招工難一直困擾著香菇加工企業,機器人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隨州,智能機器人和設備正走進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工車間、基地。天星糧油引進國內先進的大米加工技術和設備,用智能機器人進行打包、碼剁、裝車;金銀豐集團引進國內一流全自動專用掛面生產線,將建成年產30萬噸專用掛面,每日可供10萬人用早餐;中興食品應用現代化設備采茶,速度大大提升……
隨州市農業局局長徐鋒表示,農產品加工企業只有搭上“智能化”快車,才能在提升效率、優化品質、鍛造精品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延長鏈條挖“深”
去年底以來,淘寶天貓商城調味醬品類中沖出一匹“黑馬”,月銷3萬多瓶,多次沖上冠軍寶座。
這匹“黑馬”,就是品源食品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香菇醬。“以前,我們和隨州很多香菇企業一樣,主要賣初級加工的干香菇,現在,我們把產品深加工作為重要增長點。”該公司董事長羅圓說。
記者在該公司香菇醬生產車間看到,一批香菇、竹筍、酸菜等原材料經過預處理,用全自動電炒鍋翻炒后,在兩條無菌自動化生產線上,完成罐裝、封蓋、高溫殺菌等工序,實現全自動生產。
如今,該公司已取得全省第一個香菇醬出口資質,今年香菇醬出口目標是3000萬美元。
從鮮香菇、干香菇到香菇醬,一枚枚香菇經過層層精選加工,到達消費者舌尖,身價倍增。
不少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嘗到了往“深”處做的甜頭。裕國菇業研發的香菇脆片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推出后備受消費者青睞,去年產值達8000萬元。
不僅是食用菌,在糧油、畜禽、蔬果茶等各個領域,產業鏈條都在不斷拉長,隨州農副產品深加工新格局正逐漸形成。在天星糧油公司,稻谷除了精制成大米,還能變身為稻米油,從稻米油中提取出油酸、硬脂酸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再變身為手工皂、洗面奶等植物化工產品,“吃干榨盡”讓企業和農戶大大受益;廣水依托中糧33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拓展生豬就地屠宰、分割和深加工產業鏈條;湖北正大年產10萬噸熟雞深加工生產線,今年下半年將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