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擴種植規模。大力發展訂單生產,推行代種、代管、代收、保底分紅“三代一保”模式,2018年計劃在柳橋鄉、王家鎮、磨灘鎮等12個鄉鎮建設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茯苓產業基地1萬畝,啟動茯苓GAP備案基地建設。
二、重管理提質。加快制種基地建設,積極開展以覆土為核心的綜合管理,著力技術培訓,及時完成裂窖覆土工作,讓管理實現產業發展增收。
三、抓主體培育。創新扶持機制,2018年建立以茯苓種植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25家以上,鼓勵義春中藥材等本地骨干企業加快推進茯苓初加工工廠建設。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引進全國知名中醫藥企業建立茯苓飲片、中成藥、中藥提取物和保健品等精深加工基地2個。
四、強政策支持。加大省市項目支持爭取力度,積極整合涉農項目、產業扶貧項目資金用于茯苓產業發展。依托3家農業擔保機構,用好“政擔銀企戶”惠農政策,實行貼息貸款和擔保費補貼,為茯苓產業提供金融支持,確保效益穩定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