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產地一線客戶反應,2017年安徽大別山、湖南、湖北、云南等各大茯苓產區產新已基本結束,產地鮮貨流通開始減少,新一輪菌種培育已經開始,。那么,2017年的茯苓產新季到底是怎樣的價格趨勢呢?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有變呢?后市行情將如何運行?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天地網信息專員與產地一線種植大戶、加工大戶進行深入溝通,以下是發回的產地一線深度調研報告:
一、茯苓生長采挖情況:

圖1:2017年10月初,云南產地農戶正在采挖茯苓,出貨量不大

圖2:云南農戶采挖出的茯苓,個頭小,小個貨多
由于前期茯苓菌種下種時,云南部分區域雨水充足,影響菌種生長,導致2017年生長個頭小,水分大,帶來17年鮮貨價格下滑的因素之一。

圖3:云南加工戶為茯苓去頭皮、二皮
與產地加工溝通過程中:今年鮮貨的價格比去年的價格要低1-2元,走動較快,大部分貨源走往安徽、湖南等地,同時產地加工戶加工茯苓丁與去年相比有明顯的利潤空間,加工積極性較高,產出量不會小。
二、茯苓價格數據:
近兩年各大產區客戶均反映鮮貨產量減產,影響供需失衡,那么2016、2017的鮮貨的價格到底是怎樣的呢?先看以下鮮貨價格和統丁價格數據:

綜上價格數據結合2017年產地鮮貨走動情況,與產地一線大戶了解情況反映如下:
1. 湖南靖州區域:湖南靖州作為茯苓集散地,當地還有庫存,前期來貨量大,是影響價格下滑的主要因素。隨著茯苓產新的結束,目前鮮貨上市量和交易量與前期比逐步減少,好品質貨源少,短期價格穩中有升,較產新初期統丁好貨價格上升0.5-1元,現該品統丁價格20-22元。
2. 安徽岳西區域:據產地客戶反饋,從2016年政府規范種植后,安徽大別山種植面積有減的跡象,總產量減少,但新產區貴州、陜西等區域開始種植,有量產出。安徽岳西區域總體來說產量還是沒有減少,加上部分產區老庫存,導致產新期價格下滑?,F當地機器統丁價格在22-24元之間,亂坨13-13.5元/公斤。
3.云南麗江大理普洱產區:受2016年高價位帶動,存在擴種增產的現象,雖有因菌種下種期受雨水影響,加上政策嚴管規范種植,但是產量還是略大于去年,導致茯苓價格一路下滑,與其年同期相比鮮貨價格下跌2元左右,其中產區鮮貨個頭小、水分重是普遍現象,也是價跌因素之一。目前云南區域機器統丁19-20元/公斤,亂坨12.5-13元/公斤。
4. 陜西產區:近幾年陜西部分區域為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發展茯苓種植,但是由于環境土壤和種植技術等因素,種植出的茯苓個頭小,加上加工技術的落后,產區農戶80%以上用手工加工,據產地客戶反映陜西區域產量大概在500噸左右的干貨,產地有貨待售,現階段手工統丁價格15-18元。

綜上2016、2017年鮮貨價格與統丁價格數據走勢表反映,16年鮮貨價格與統丁價格受減產影響持續走高,現17年鮮貨價格相比16年價格回落2元左右,預計是產區貨源品質差、有庫存、擴種產量增加等因素影響。
隨著茯苓產新,從價格趨勢上來看,從產新前期茯苓統丁21元下跌到20元,并以保持價格穩定兩到三個月,可以暫時推斷價格基本已保持穩定。
三、茯苓鮮貨產新結束,價格短期上行。
綜上產區調研發現茯苓產區存在擴種、新產區、有老庫存等因素影響產新導致價格下滑。但產地農戶手中貨源幾乎售罄,貨源都被產區大戶消化,加上去年行情價高,走動快,今年的價格優勢明顯,人氣旺;加上茯苓在食品、保健行業需求不斷攀升,全國需求量至少30000噸以上,為把控質量降低成本,現部分藥廠已轉變采購模式,深入一線親自調研采購。并有政策管制,要求規范種植越來越嚴的因素,對茯苓價格起到了支撐作用。預計2017年茯苓后市短期行情將保持穩定或小幅波動運行,長期看來在擴種與庫存的壓力下價格或有一定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