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對茯苓產品的深度開發和應用推廣,市場需求量也逐年增多,人工栽培茯苓也在逐年擴大,但也存在盲目發展現象。如對松木資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導致資源緊缺。同時茯苓產品質量安全矛盾也十分突出,要達到松茯苓產能、品質得到健康持續發展,真正達到松茯苓產業與松木資源生態保護雙贏的目標,筆者提出四點建議:
一、加強對茯苓菌種生產廠家的規范管理,目前制作茯苓菌種的廠家雖多,但大多很不規范,有證無證都進行生產,菌種質量很難得到保證,造成農民種茯苓賺一年、賠一年,最終還是無法穩定獲益。在此,筆者建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要對茯苓菌種生產廠家進行清理整頓,由茯苓菌種選育單位授權制,政府農業部門辦證制,如到異地發展可攜帶證件前往異地相關部門進行登記。
二、加大對茯苓創新種植技術的推廣扶持力度,提高松木資源的利用率,控制無序砍伐松木種茯苓的現象。
三、加大對茯苓粗級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力度。農藥殘留是直接危害人類健康的根源,目前還有極少數茯苓菌種廠,以制作和銷售茯苓菌種為名,販賣國際禁用的農藥“六六六粉”,這導致他們的菌種賣到哪里“違禁藥品”就到哪里。筆者建議深加工茯苓產品的企業在選購茯苓粗級產品時首先要檢測好農殘關。只有企業把好關,茯苓才能真正成為造福人類健康的好產品。
四、宣傳部門需協力,加大對好、壞茯苓產品的宣傳力度,一旦發現有菌種問題、農殘超標等問題,應及時曝光,使其沒有任何市場。
(本文作者系茯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