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天源鮮銀耳智能化標準種植車間,一朵朵銀耳像白牡丹一樣盛開在黑黝黝的菌棒上。這個總投資5000萬元的中國首家銀耳袋栽工廠化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已于今年初投產,日產銀耳1.5萬袋。
“工廠化生產,而且一下子投那么多錢,當時,大家都在笑我。”總經理倪繼凡表示,“雖然沒有經驗可學,但有那么多專家在身后。研究院的理論加上我們的實踐,我很有信心。特別是低溫增氧技術解決了工廠化出耳綠霉感染問題,產品質量越來越好,一年四季都可出菇!”
政產學研用的“黏合劑”
食用菌作為福建一大特色農產品,隨著工廠化生產的推廣,品種結構更加多元,但也存在著技術創新發展滯后、專業人才短缺、生產成本偏高等問題。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亟須一個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的技術支撐平臺、匯聚天下英才以用之的新型智庫。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省提出打造“6·18”虛擬研究院,推動成果轉化,促進協同創新。2015年4月,依托古田菌業研究院,“6·18”虛擬研究院食用菌(古田)分院應運而生,由福建農林大學與古田縣政府共建。
“此舉讓古田縣成為食用菌行業廣泛合作的創新技術集聚中心。”福建農林大學掛職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管理局副局長孫淑靜說。
當地研究院原來只有十幾個人,通過整合資源,如今已聯合起全省20多名專家、20多家龍頭骨干企業,并設立學術委員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擔任主任;并初步建立起一支集科研、生產、培訓、推廣多層次的人才隊伍29人,構建了實體與虛擬相結合的專業服務平臺,研究成果輻射全國多家企業,主要推廣海鮮菇、銀耳、杏鮑菇、香菇、靈芝等9個當地主栽品種。
“我國常見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種有30多個,特性差異大,種菇容易,種好不易。虛擬研究院解決了‘專家不專,專業不精’的問題。”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6·18”虛擬研究院(古田)食用菌分院院長胡開輝說。
研究院成立后,通過與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以及當地多家龍頭企業合作,開展品種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技術攻關,破解了珍稀食用菌行業中品種“同種異名”“種性不清”“菌種質量不穩定”等困局,并從根本上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效益。
實驗室牌子掛到企業、科研人員下到生產一線,也推動了科技創新步伐。研究院成為“福建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個特色產業基地”,成為我省食用菌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到基層、專家服務到基層、成果推廣到基層、學生實踐到基層最有效的載體。
兩年多來,研究院新增科研項目8項,累計項目經費2733萬元。其中,“福建省食用菌產業重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列入財政部、農業部重大農技推廣項目,“珍稀食用菌品種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列入福建省政府專項項目,“福建省食用菌產業重大研發平臺”列入省科技廳產業技術重大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團隊相關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項,制定新標準2個。胡開輝還榮獲2017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個人獎。
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
近日,光澤縣三位種植真姬菇的老板在胡開輝的陪同下,專程來到古田福泉鑫食用菌有限公司取經。
在“6·18”虛擬研究院(古田)食用菌分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福泉鑫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真姬菇產量提高20%,企業效益提高近一倍,吸引國內80%以上的真姬菇企業慕名前來參觀學習。
“以前種菇憑經驗,好不知為何好,壞也不知因何壞。如今企業已吸引5個大學生就業,技術員由土專家變科班生,并采用‘統一菌種,統一配方,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生產模式,栽培方式已由經驗型變數據型,企業也由技術引入變技術輸出,外省一些企業還專門交學費來學習呢。”公司董事長程泳春說。
帶來轉變的,還有古田縣大野山銀耳有限公司。
2015年8月,研究院組織企業座談改良栽培方式,推廣“銀耳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有的老板當場起身離開:“我們種了幾十年,經驗很成熟,沒什么好改的。”
大野山總經理江劍峰是留下來的兩個老板之一。這家企業位于海拔600米的山間,山清水秀,生產條件沒得說,但銀耳常常爛頭,產量低,質量不穩定。
沒過幾天,胡開輝就帶領團隊上門診斷,發現企業原有配方因為棉籽殼質量不一易導致菌包透氣性差影響出菇后,馬上設計出幾個配方讓企業小試,并及時跟蹤試驗進展,通過使用玉米芯替代部分棉籽殼,篩選出最優配方,采用大栽培袋并調整菌袋松緊度,使其營養充足均衡且“呼吸”順暢。
4個月后,專家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結果喜人。“在進行工藝改良后,我們廠單袋銀耳產量由1.8兩增至2.4兩多,增產30%,而且朵大,朵形美觀、均勻、緊實,淡黃色至白色,質量也明顯提升。”江劍峰欣喜地說。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局局長余新敏說:“研究院從種子質量、原料搭配、打包大小,到溫度、水分等外界條件控制,系統構建了一套銀耳高產栽培技術體系,銀耳單袋產量提高30%,效益提高50%以上。古田作為全國銀耳主產區,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協同創新讓這個傳統產業打開發展新空間。”
在“6·18”虛擬研究院(古田)食用菌分院,古田縣產業局投資400萬元建設的精深加工中心正在裝修,將于年底啟用,并引進農林大學食品科學院專家團隊入駐。胡開輝表示,“我們將按照‘一個網絡平臺、一支隊伍、一個場所、一套機制和一批成果’的‘五個一’建設要求,打造‘6·18’虛擬研究院的樣板,全力推動古田縣、福建省乃至全國的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