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建新作報告

報告現場
易菇網訊:“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消費主導的新發展階段,醫藥保健需求增加,靖州茯苓及其加工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11月26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黎建新教授在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專題報告環節中表示。會上,黎建新教授就靖州茯苓的品牌化發展方向作了相關報告。
黎建新談到,大健康產業發展給“靖州茯苓”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2016年10月,國務院《健康中國2016—2030年規劃綱要》中寫到,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未來五年,大健康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約27%;2020年,預計達到8萬億;2030年,大健康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6萬億。在湖南省《湖南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將靖州茯苓列入“湘九味”湘中藥工程,納入省級層面統籌扶持發展。
據介紹,2011年“靖州茯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湖南省著名商標,2014年“靖州茯苓”獲農產品地理標志,2016年“靖州茯苓”被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局認定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在眾多茯苓產品中,靖州“龍豐”牌茯苓產品獲得國家合格評定質量達標放心產品,“補天回生”牌茯苓產品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標,“湘百仕”牌茯苓產品獲得湖南省著名商標的榮譽稱號。
然而,靖州茯苓品牌化發展之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他指出:“靖州茯苓品牌管理系統尚需要建立與完善;‘靖州茯苓’公共品牌為企業(產品)品牌提供的支持不夠,企業(產品)品牌為‘靖州茯苓’公共品牌提供的支撐不夠;多主體的利益和營銷行為如何整合?都是靖州茯苓品牌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后,黎建新談到,靖州茯苓品牌化發展要制定“靖州茯苓”產業鏈品牌發展規劃,明晰“靖州茯苓”產業鏈品牌的目標市場,構建“靖州茯苓”全環節的品質控制體系,加工企業采取“三牌合一”的品牌營銷模式,成立專門的公用地理品牌管理機構,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監督作用。
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于11月24-26日在湖南省靖州縣舉行,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茯苓專業協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等單位承辦,會議安排了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共16個,同期舉行了茯苓產業發展圓桌論壇、茯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會議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茯苓養生烹飪大賽、茯苓會議展覽等精彩活動,是繼2014首屆全國茯苓會議之后我國茯苓產業又一次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