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烏溪鎮無公害雙孢菇生產基地建設情況


    【發布日期】:2008-01-18  【來源】:馬鞍山政府網
    【核心提示】: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水平,創建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市蔬菜辦高度重視當涂縣烏溪鎮無公害雙孢菇生產示范

    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水平,創建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市蔬菜辦高度重視當涂縣烏溪鎮無公害雙孢菇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除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外,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和督促管理,較深入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現將基地建設及當前產銷動態匯報如下:

    一、烏溪無公害雙孢菇生產基地建設背景

    該鎮王潭村村民徐書勝,原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由于工程款年年難以收回,便萌生改行念頭,經過市場調查,他發現種植雙孢蘑菇投資少,見效快,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于是,自費到江蘇高淳食用菌生產基地學習雙孢菇種植技術,2006年初他在自家2畝稻田上,搭建了兩間標準菇房,栽培面積約2200平方米,總投資9萬多元。為降低風險,他與高淳縣高固食用菌科貿公司簽定了生產、管理及銷售等一條龍配套服務合同,即菌種、栽培輔料及生產關鍵技術,均由公司提供服務,產品由公司按最低保護價收購。整個生產結束,兩個菇棚共產菇2萬多公斤,公司以4.4--8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毛收入約13萬元,扣除建棚、原料、人工等投資費用,一年的純收入3萬多元。他的示范行動,吸引了當地農民,也引起了鎮政府的關注,鎮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對雙孢菇的經濟效益比較分析后,提出了建立《烏溪鎮無公害雙孢菇生產基地》項目可行性報告,市蔬菜辦經多次調研論證,認為該項目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生產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菌,符合循環經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城市而言,食用菌產品豐富了“菜籃子”市場,提高市民消費質量,對農村而言,雙孢菇生產投資成本低,回報率高,經濟效益好,是農民增收的好途徑。該項目被市蔬菜辦列入2007年蔬菜基地重點扶持項目,并于今年5月開始啟動實施。

    二、烏溪鎮無公害雙孢菇基地建設的三大優勢

    1、資源與環境優勢:烏溪鎮是我市水稻主產區,水稻面積2.4萬畝,年產稻草12萬噸,與該鎮鄰近的蒙牛現代牧場有著豐富的牛糞、沼渣資源,稻草、牛糞是雙孢菇生產的主要原料。該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大部分屬水稻土,熟化度較高,質地多為中壤,酸堿度為中性,周邊無工業污染。優良的生產環境符合無公害雙孢菇生產基地環境標準。

    2、技術、交通和市場優勢:基地生產管理依托江蘇高固食用菌科貿公司,并建立了互惠互利的產銷技術協作網,有一套成熟的標準化技術規程,生產各環節有機銜接,大大避免人為操作等因素造成的失敗,有效保證菇的產量和質量。烏溪與江蘇高淳縣、安徽蕪湖、宣城毗鄰,水陸交通便捷,“村村通水泥路”的實施,為產品銷往外地提供了方便,江蘇是雙孢菇消費大省,是菇類深加工基地,烏溪的雙孢菇大部分通過高淳收購運往江蘇各地。

    3、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顯著: 烏溪的農業生產主要以養殖和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稻―油或稻―棉一年兩熟為主,其秸桿大多焚燒而污染環境, 用稻草培植雙孢菇,每栽培1100平方米(1個菇棚約1畝地)需要稻草約25噸,產出鮮菇10多噸,2006年蘑菇平均收購價為6元/公斤,毛收入6萬多,除去成本,凈收入1.3萬元。在同一單位面積上,是稻-油收入的十多倍,是種菜收入的2--3倍。種菇后的廢料就地還田,是上等的有機肥,可提高下茬作物的產量,實現了生態良性循環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雙孢菇產業在帶動加工業、安置下崗再就業等方面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

    三、當前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生產規模及管理情況

    按照項目實施計劃,一期工程在王潭村建立了12個標準棚,栽培總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布在10個農戶中,5--6月開始建菇棚、籌備生產原材料等,7--8月堆料,8--9月份菇房生產管理,10月中旬開始陸續出菇。整個生產過程中,以書勝食用菌產銷合作社為主體,遵循四統一分的原則:即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訂單,統一銷售,分戶管理。從各戶來看,生產管理比較規范,菇棚內溫濕度等生產環境良好,沒有遇到雜菌污染,出菇正常,鮮菇生長良好。

    2、產量和銷售行情

    今年9-10月份日平均溫度較常年偏高,播種后料面菌絲萌發生長快,溫濕度管理相對提前,出菇也較往年提早,采菇集中上市量大,據調查,到11月5日,每間菇房已出菇約0.5萬公斤,產量同比增長了30%,銷售以訂單銷售為主,由高固食用菌科貿公司以4元/公斤左右的價格收購,小部分就近市場銷售,價格7--8元/公斤左右。目前鮮菇收單價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0%.隨著氣溫下降,出菇間隔期拉大,上市量趨于緩和,價格會有反彈,預計春菇價格可能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從當前冬菇市場看,今年的總體效益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4、氣候條件對菇產量、價格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于今年較適宜的溫濕度,促使出菇期提前,潮次間隔短,到11月5日,三批菇采收結束,平均一個菇棚已收獲鮮菇0.5萬公斤,占到總量的40%,到12月底,預計冬菇可收獲0.8萬公斤,占總量的65%以上,菇產量雖有所增加,由于前期上市量相對集中,市場相對飽和,導致價格下降,去年同期,鮮菇平均收購價6元/公斤,而今年只有4元/公斤,每公斤降了2元。如果冬、春菇總產量達1.2萬多公斤,按今年收購價測算,一個菇房的毛收入只有4.8萬元,較去年減少近二成,由于今年建棚及原材料費用上漲,雙孢菇生產純收入可能要下降50%以上,也就意味著今年收回投資成本后,盈利不大,菇農的增收效益雖不明顯,但實際已賺得了來年再生產的建棚費用。

    5、栽培面積擴大,銷售渠道不暢,市場總體價格降低

    烏溪基地去年種植2000多平方米,賣出了好價格,今年栽培面積擴大到2萬多平方米,是去年的10多倍。另據了解,江蘇高淳縣在去年110多萬平方米生產規模的基礎上,今年又擴增了70萬多平方米,高淳的收購價由去年的6--8元/公斤降到今年的3.2--4元/公斤,鮮菇單價下降,是導致菇農收入明顯降低的直接因素。目前我市農貿市場雙孢菇的零售價格僅7--8元/公斤,較去年降了2--3元/公斤。烏溪基地的鮮菇大部分仍依靠高淳收購,很少銷往周邊其它地區,在銷售渠道不暢,價格降低的情況下,菇農感到措手不及。

    四、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1、加強生產管理,提高春菇產量

    發揮書勝食用菌產銷合作社帶動作用,以穩定生產、提高產量為宗旨,面對價格偏低的困境,積極探索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加強菇棚的正常管理,通過噴施營養液、提高棚內溫度等措施增加出菇潮次,提高品質,使單位面積產量達到最大,以彌補價格帶來的不足。

    2、改變單一的鮮銷模式,采取保鮮和初加工方式,提高商品性

    鮮菇采收后如不及時處理,其菇體內的氧化物與空氣發生化學反應,顏色變褐,品質變差,為此盡快引進成熟的保鮮加工技術,在鮮菇收獲集中期,由合作社將各戶的鮮菇以保護價統一收購,經保鮮處理后,統一包裝,統一銷售,解決了一家一戶銷售難的問題,同時延長菇的銷售期,擴大了市場。

    3、地方政府做好信息服務、宣傳、引導等工作

    針對目前鮮菇市場行情走低的狀況, 主管部門要認真分析市場動態,積極幫助尋找銷路,利用新聞、電臺等媒體進行正面宣傳,引導菇農正確對待市場變化,穩定菇農情緒,提高生產信心,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平臺互動,向外發布產品銷售信息,最大程度降低市場風險。

    4、對雙孢菇產業發展的三點建議:一是科學、合理安排生產季節,避免肓目性,生產前先通過當地氣象部門,對本年度8--9月間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撐握近兩年來的積溫情況,根據預測結果,確定最佳生產期,或調整播種期,可以避免出現集中采收,大批量上市的情況。二是雙孢菇生產合作社要盡快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升食用菌專業組織化程度,特別在生產技術、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關鍵環節上保證緊密聯系和運行正常,對內協調好各生產戶之間的利益關系,對外建立穩定的購銷網,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三是設立雙孢菇產業發展風險基金,由地方政府、合作社、加工企業按比例籌資,由業務管理部門監督管理,基金的設立可以緩解市場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證雙孢菇產業的長效發展。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南充市| 禄丰县| 米脂县| 定襄县| 临海市| 巴彦淖尔市| 古浪县| 玛曲县| 密云县| 仪陇县| 三台县| 凌源市| 潞西市| 西华县| 舟曲县| 郑州市| 屏东市| 霍邱县| 广安市| 涟水县| 鄱阳县| 梨树县| 襄樊市| 华宁县| 临西县| 章丘市| 聊城市| 老河口市| 镇赉县| 凌源市| 涿鹿县| 广平县| 呼图壁县| 东城区| 乌苏市| 尼木县| 丹巴县| 方正县| 大名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