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從市場銷售份額來看,當前我國食用菌相關裝備市場銷售份額近10億元人民幣。”6月24日下午,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王明友在第十一屆全國食用菌學術研討會、2017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暨第四屆中國食用菌博覽會專題報告環節介紹到。
食用菌機械市場發展空間可期
據介紹,我國食用菌生產經歷了房前屋后的庭院生產、特種蔬菜生產、集約化生產和工廠化生產的4 大階段。產量從2000年的663.8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3169.7萬噸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
王明友在報告中表示,當前從裝備應用和普及程度上來看,食用菌產業的機械化普及程度是領先于其他農業項目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已經覆蓋了食用菌制種、栽培、加工等各個環節,形成了由原料生產到菌種制作和菇房溫、濕、光、風等自動控制及加工的較為完整的體系;從自主研發水平上來看,70%-80%的單位擁有自主研發的新裝備,從專利技術申請的角度來看,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產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裝備生產企業專利申請意識逐漸增強;從裝備的智能化程度來看,裝備企業現已投入資金在智能化裝備領域;從市場銷售份額來看,當前我國食用菌相關裝備市場銷售份額近10億元人民幣,他談到當前預計全國有近600萬個菇棚,隨著設施現代化普及,傳統菇棚將向現代化菇棚提升,菇棚改造及新建市場空間將達到1000億以上。同時,在工業4.0的推動下,工廠化出菇房將向智能化提升,智能裝備市場份額在250億元以上,隨著食用菌生產機械高端創新的發展,1200億市場空間可期。

食用菌機械將向更多元化、標準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式轉變
談及產業發展瓶頸,他指出龍頭企業帶動不強,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機械產品技術水平低,質量偏低,研發平臺建設滯后,資金瓶頸制約嚴重,機械標準嚴重滯后,企業小而全,品種多而不精,售后服務體系不健全,生產裝備與栽培工藝不銜接,產品性能考核不足是當前我國食用菌裝備制造存在主要問題。同時他也建議,應加大投入力度與抓住政策優惠,加快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與食用菌裝備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應重視國內、國際新裝備市場動態,實現強強聯合,建立產業鏈合作聯盟。
他表示,當前國際上先進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模式以歐美的草腐菌和我國(日韓)的木腐菌為主導,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同時實現了對溫、光、水、汽等主要環境因子的遠程自動控制等。未來我國食用菌機械設備應向更高水平的全過程生產機械化、控制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王明友表示未來的重點研發任務主要為:草腐菌生產裝備以智能化發酵隧道、送料布料一體機、堆肥打包機、自動割菇機、卷簾式自動上料覆土機等為主;木腐菌生產裝備以瓶栽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成套裝備的優化提升與袋栽筐式栽培技術體系為主;環境設施以質量可追溯的全程物聯網測控系統為主。
此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學、山西省農業廳蔬菜管理站、易菇網承辦, 來自全國多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40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設置有主題報告、專題報告以及食用菌基礎科學及生物技術、食用菌遺傳與育種、食用菌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控、食用菌營養健康及采后技術、食用菌產業發展與科學技術問題四個分會場以及藥用真菌與開發研討會、珍稀食用菌發展研討會、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共計60余場專業報告。同時,為適應食用菌學術與產業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助推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會期有50余家食用菌企業帶來了數百種食用菌產品,涉及食用菌原輔材料、機械設備、消殺藥品、食用菌休閑快消品等數千種食用菌初級和精深加工產品亮相。此次會議注重學術與產業的結合,有效促進了食用菌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