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廢松樹樁種的茯苓
易菇網訊:眼下,云南樺坪松樹林地區已進入茯苓下種季節,據悉,因去冬今春茯苓價格被看好,目前已有就超過上萬的茯苓制種戶云集云南,大量制種,這對當地環境造成了一定壓力,魚龍混雜的菌種對苓農也造成了極大傷害。
茯苓種植需有序引導 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據了解,人工栽培松茯苓,通常是跟隨當地林業部門規劃更新造林時,利用殘林(如松樹樁,不能賣成錢的殘松木料),種茯苓,這樣能提高松木資源一的利用率,又能提高松木本身的經濟價值,更能有述的保護了生態,還能幫助林區農民脫貧致富。針對云南部分地區砍伐大量尚好松樹種茯苓的行為,相關業內人士向筆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認為大量砍伐優質松樹種茯苓是不適宜的,他建議利用賣不成錢的殘林種茯苓為最佳方法,可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云南樺坪松樹林
近年來,隨著茯苓產品的開發,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市場前景被看好,去冬今春鮮茯苓價格在穩中上漲,激發了林區農民種茯苓的積極性,但是我國內地湖南,貴州,重慶,四川,湖北,安微廣西等省林業部門基本上,控址在無規化造林區種茯苓,由于云南地區無具體規劃茯苓種植區,大量茯苓制種戶大量前往云南,大量砍樹發展種茯苓,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茯苓種植需有序引導 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合格的茯苓菌種
農戶購買菌種需謹慎
隨著大量制種戶的涌入,市場中也出現了多種不合格菌種,若農戶誤買將給苓農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為生態平衡帶來了威脅。
業內人士表示,“農民在購買菌種時,首先,一定要查看生產菌的證照是否齊全,生產場所是否合符基本要求;其次,選種時一定要選菌絲白,無雜菌,菌索要多,粗,菌包結構要緊;第三,在裝運菌種時一定要用打有通氣洞的硬紙箱,千萬不可用編織袋裝,在運輸,菌種保藏過程中保持溫度在22一28度,存放陰諒通風處,注意要廠家提供接種日期和保藏有效期說明書。
同時,為確保茯苓市場供應和經濟產業的持續發展,政府、農、林和水保部門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茯苓栽培這一產業的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認識到其嚴重的生態破壞性,在此基礎上做好深入廣泛的宣傳工作,提高苓農的生態保護意識。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規劃茯苓生產,使茯苓栽培不超過資源和生態的承載力,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為加快茯苓生產技術和市場前沿信息的互通,促進產業產、學、研的互動交流,2017年11月24-26日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將舉行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委員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承辦。靖州縣茯苓產業已有50余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已成為全國干、鮮茯苓集散地。全國茯苓產業科學家、企業家,廣大從業者參會,可感受“茯苓之鄉”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