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食(藥)用菌被稱為健康食品,食(藥)用菌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吉林省發展食(藥)用菌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技術支撐。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省農委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入了全國的前列。為更好地宣傳吉林省在食(藥)用菌產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吉林省食(藥)用菌的好產品、好品質,吉林省農委與吉林日報合作創辦“吉林菌業”專刊,以“發展品質菌業,打造特色名片”為主題,全力打造食(藥)用菌品牌。
食(藥)用菌被稱為健康食品,食(藥)用菌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吉林省發展食(藥)用菌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技術支撐。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省農委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入了全國的前列。為更好地宣傳吉林省在食(藥)用菌產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吉林省食(藥)用菌的好產品、好品質,吉林省農委與吉林日報合作創辦“吉林菌業”專刊,以“發展品質菌業,打造特色名片”為主題,全力打造食(藥)用菌品牌。
2016年12月28日,2016吉林省優質黑木耳評選活動結果揭曉:16家產品分獲金銀銅獎。
這在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史上是首次,它標志著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進入了品牌化的新階段。
食(藥)用菌業能得到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全省農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的辛勤努力。
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為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區位資源優勢明顯。吉林省長白山區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具備大規模發展木腐菌的基礎條件,中西部平原區是
糧食主產區, 糧食和秸稈產量的比例是1:1,具有極其豐富的秸稈資源,為發展草腐菌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 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生態環保型產業的發展方向。食(藥)用菌生產主要用農作物秸稈、木屑等下腳料作為培養基,生長發育期間基本不施肥用藥,是實現由廢物利用到利用廢物(廢棄菌包處理)的低能耗環保型的循環經濟產業。
大健康概念的推進,為食用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食用(藥)菌是倍受消費者青睞的保健產品,食(藥)用菌生產過程無污染且營養豐富,具有免疫抗癌、調節血脂、降低血糖、保肝健胃等多種保健功效,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食品。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和精準扶貧的需要,作為比較效益突出的食用菌產業勢必會進一步得到發展。食(藥)用菌產業效益高于蔬菜產業甚至高于棚膜蔬菜產業效益,而且既不需要耕地又不需要配合農時,時間短見效快,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經過多年的發展,吉林省人工栽培的食(藥)用菌有30多個品種,其中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榆黃蘑、雙孢菇、杏鮑菇、金針菇等產品方面已經形成明顯的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特別是黑木耳占絕對優勢,占到總規模的80%以上。
吉林省發展食(藥)用菌產業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支撐。那就是以李玉院士為領袖的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研究團隊,在食(藥)用菌科學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為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4年,吉林省農委就對食(藥)用菌產業進行了科學規劃,明確了發展思路:
堅持生態、安全、優質、高效、循環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布局,強化政策和科技支撐,突出標準化基地建設,抓好龍頭培育、品牌建設、質量控制和市場開發,大力培育產業集群,著力提升產業層次、科技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建設北方特產大省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規劃,再次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食(藥)用菌規模達到40億袋,產量達到200萬噸,產值實現140億元以上,分別比2013年增長90%、1.3倍和1.5倍以上。
總體布局。依托區位資源稟賦,東部山區以發展木腐菌為主,中西部地區以發展草腐菌類為主,重點發展黑木耳、香菇、平菇、滑菇、金針菇、榆黃蘑等菌類,推進適宜區三條食用菌產業帶建設。即:建設長白山北坡的蛟河、敦化、安圖、汪清及琿春等縣(市)以黑木耳、香菇為重點的食用菌產業帶,建設長白山西南坡的白山、通化地區以香菇、榆黃蘑為重點的食用菌產業帶,建設中西部地區以平菇、滑菇、金針菇為重點的鮮食菌產業帶,積極發展高端優勢菌種,推進精深加工,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升級。
同時,強化科技支撐,推進標準化生產。
——進一步完善食(藥)用菌標準體系。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抓緊組織實施標準化戰略科研專項“食用菌標準體系研究”項目。
——全面推進菌種規范化經營管理。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加快推進適宜吉林省栽培的優勢菌種研發,推進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明確母種、原種生產經營單位資質條件,規范品種選育和菌種生產、經營、使用行為。嚴格執行農業部《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確保滅菌、接種、培養、貯存、質量檢驗設備、場所和技術達標。禁止無證或者未按許可證規定生產經營菌種,杜絕私繁濫制,確保菌種優質、安全,為全面推進食(藥)用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奠定基礎。
——加強食(藥)用菌研發及技術推廣基地建設。依托吉林農業大學、省生物研究所、延邊州農業科學研究院等教育和科研單位的技術力量,以野生食(藥)用菌品種馴化、新品種研發、規范化生產技術和深加工產品開發為重點,建設省級食(藥)用菌研發基地。加快推進食(藥)用菌袋料配方研究,重點搞好黑木耳等木腐菌袋料中木屑替代品試驗示范,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袋料中農作物副產品的比例,減少木腐菌對林木資源的依賴。加快食(藥)用菌吊袋栽培技術研究推廣,推進“地栽”向“棚栽”轉變,切實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量效益。加快食(藥)用菌食品、藥品、保健品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加快食(藥)用菌標準化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標準化技術規程,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集成推廣和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成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生產基地,促進食(藥)用菌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重點扶持引導延邊、吉林地區建設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通化、白山地區建設香菇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棚栽食(藥)用菌園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扶持引導中西部地區發展高端優勢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努力提高基地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水平,著力建設一批重點大縣(市、區)。
在培育市場主體,推進產業化經營方面:
——積極推進食(藥)用菌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托長春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山合集團白山現代農業公司、延邊丹華山珍食品公司等省內食用菌企業,發展食(藥)用菌精深加工項目,不斷延長食(藥)用菌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延邊海瀾生物、源創生物及吉林冠華等一批菌種菌包生產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分工分業。
——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根據專業產品基地建設水平,因地制宜地培育產地批發市場,著力將吉林省打造成全國黑木耳物流中心和北方食(藥)用菌集散中心。實施品牌戰略,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特點,尤其要突出吉林長白山人文特色,大力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加強產地環境、生產技術、投入品、產品分等分級包裝運輸等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嚴格質量安全監管,打響“綠色牌”、“生態牌”和“安全牌”,提高市場信譽度和綜合效益。支持各地開展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爭創省級、國家級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
——推行循環經濟模式。深入研究探索食(藥)用菌產業廢棄物綜合開發利用措施,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同時,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支持菌種研發培育,支持菌棒生產,支持標準化園區建設,支持產品開發和技術推廣,支持廢棄菌包處理,支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創新領導服務機制,進一步強化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領導和服務機制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打造品牌,振興產業,為吉林省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再創新機遇
吉林省農委園藝特產局局長呂子臣告訴記者,2017年要著力實施食(藥)用菌產業提速工程。按照提升品質、打造高端、節約環保、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食(藥)用菌產量達到130萬噸,比上年增加10萬噸。
談到具體做法,他說:
——優化產業布局,在長白山北坡的吉林、延邊地區重點建設黑木耳產業帶,在長白山西南坡的通化、白山地區重點建設香菇產業帶,在中西部地區重點建設草腐菌產業帶。
——加快標準化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廣標準化技術規程,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集成推廣和應用,完善井、電、路、排水渠等基礎設施,建成一批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努力提高基地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水平,促進食(藥)用菌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組織開展優質黑木耳評選活動,根據評選結果評定一批優質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并在項目資金上給予重點扶持。
——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支持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菌種菌包生產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分工分業。支持汪清、敦化等重點產區建立集菌種研發、菌棒制作、產品加工、市場建設、廢棄菌包處理于一體的食用菌綜合示范區,發展生態循環經濟。
——積極培育食(藥)用菌品牌。通過開展品牌高端策劃、公交車廣告、媒體宣傳、優質產品評選等系列活動,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吉林食用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既是朝陽,未來必然光明,我們期盼吉林省的食(藥)用菌產業進入優質、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既為人們提供舌尖上的健康食品,又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