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9月4日下午,2015中國食用菌產業年會主題報告環節在杭州海外海皇冠國際假日酒店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杏忠,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譚琦,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秘書長劉自強等六位嘉賓圍繞“謀定而動、順勢而行”主題,先后作《從食用菌產業發展看生物時代產業革命前景》、《從國際菌物產業談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現實困境與出路》、《我國香菇工廠化生產發展現狀與趨勢》、《從基礎研究角度透視食用菌生產十大技術難題》、《我國食用菌企業生存之道》精彩報告。各位嘉賓從產業前景、現實困境、組織方式、技術難點、以及企業管理等角度“把脈”我國食用菌產業,建言在新常態下如何謀劃、如何順勢發展。

魏江春院士在作報告

魏江春院士在作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為與會代表作了《從食用菌產業發展看生物時代產業革命前景》的報告。魏院士從食用菌對人類健康的意義、人類健康的三個層次,以及面臨生物經濟時代的起步,食用菌產業的前景與人民健康問題發表了看法。報告中,他主要列舉了具有保健藥用的靈芝與桑黃的應用與開發,并肯定了多糖的免疫抗腫瘤假說。魏院士還就冬蟲夏草工廠化、種內雜交育種、遺傳工程、轉基因植物操作程序、合成生物學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劉杏忠研究員在作報告

主題報告現場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杏忠在作《從國際菌物產業談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報告時談到菌物產業的發展要素:需要管理部門的支持,需要科學技術支撐,需要食用菌企業為支柱,最后需要公眾的支持,才能使整個菌物產業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劉杏忠從野生食用菌、傳統食用菌栽培、工廠化栽培、食用菌企業發展四個方面對我國食用菌產業進行了展望。他認為野生食用菌馴化從需源頭抓起,高質量的野生菌資源進行精細加工,高品質產品改變消費習慣,提升消費品位;而傳統食用菌栽培則是以公司加農戶模式集約化經營;辦企業則應重視創辦科技企業、品牌企業。

張金霞研究員在作報告

主題報告現場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作《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現實困境與出路》報告時認為:要突破目前面臨的困境,首先需要進行產業梳理分析與社會調查分析從而助力產業發展;其次是對產業經濟分析及其與國情變化的適應性研究,如對生產要素、市場要素等方面進行研究;要確立正確的生產經營方式、生產組織形式、市場定位;最后需要建立有序的生產和市場秩序,政府應進行科學引導,生產者要科學認知,研究者要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全行業達到競爭與合作的平衡。

譚琦研究員在作報告

譚琦研究員在作報告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譚琦在會上作《香菇工廠化生產是發展趨勢》報告時談到香菇工廠化的兩大問題,并對國內外香菇工廠化生產現狀進行了闡述。她認為香菇工廠化兩大主要問題是菌種、工藝,中國應該研發出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香菇工廠化生產工藝,實現我國香菇產業的轉型升級。企業要重視科學技術、要有技術團隊,科研單位要到工廠中育種,為企業家服務產學研結合。譚琦建言,今后我國食用菌行業要建立專業菌種公司,提高設施設備水平,延長產業鏈,加強文化建設,并要實施走出去戰略。

邊銀丙教授在作報告

邊銀丙教授在作報告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以《從基礎研究角度透視食用菌生產十大技術難題》高屋建瓴地解析產業技術難題。邊教授主要對以下十個問題進行了探討:培養料高效轉化利用問題、品種(菌種)退化問題、生殖生殖發育啟動問題、優良品種高效選育問題、重金屬富集問題、病毒與病毒病問題食用菌與環境互作問題、產品保鮮問題、生理活性物質累積問題、菌種質量快速鑒定問題。邊教授同時表示,這些問題不一定是短時間可以解決、實現的,但卻是整個行業正在面臨,正在困擾大家的一些現實問題,需要我們長時間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