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永昌縣紅山窯鄉山頭村邊的荒灘上:地平線上的一點紅顯得格外耀眼,那是在風里舒展的一面紅旗。秋天即將結束了,剛剛干完莊稼活,勤勞的山頭莊村民又開始修建菌棚,腳下的土地是不能種植農作物的沙灘,他們要在這里搭建食用菌棚。
在忙碌的工地上,男人們在夯墻,女人在供土,為了趕工期,就連老人也前來幫忙,很多人還叫來自己的親戚幫忙。7社的秦國良,把自己的哥嫂也叫來了,他家菌棚的地基已經挖好了,現在正在抓緊時間夯筑圍墻,他告訴記者:“今年秋天要把菌棚蓋好了,水窖里蓄上河水,明年就可以直接植菌了,還有時間安排其它農活。”
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紅山窯鄉種植的農作物單一,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2003年,紅山窯鄉在縣農牧局的積極引導下,開始種植食用菌,由于這里的氣溫冷涼,適宜食用菌生長,加上有豐富的下腳料和牲畜糞便做原料,食用菌逐漸成為在紅山窯鄉增加收入的產業之一。
紅山窯鄉農機中心曹主任介紹說,山頭村種植的食用菌品質較好,市場銷路旺,加上成本比種植大棚蔬菜低,建好棚的第二年就能收回成本,經過三年的嘗試,農民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過去需要鄉政府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工作,才有人愿意試一試。現在,農戶們主動找到鄉農技中心的工作人員,要求建棚種食用菌。光在這片沙灘上,就有64個新建的菌棚了,山頭村也有240多戶農戶建棚種植食用菌了。
秦國良擦了把汗,舒了口氣說:“今年我們新建棚,鄉政府給了我們2000多元的扶持資金,村里其他人種植食用菌,鄉上從建棚到出菇,都來給做技術指導,還聯系客戶上門收購,我看這是一條致富的好路,所以今年秋天也決定建一個棚了。”(出處:金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