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食用蘑菇導致中毒的事件引起人們極大地關注,并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劉吉開研究員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先前在歐洲一直被當作食用菌、不被人們認知的危險毒蘑菇——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
近日,博士生尹霞在導師劉吉開研究員指導下從這種蘑菇的子實體中共分離得到十五個結構新穎的三萜,包括terreolides A–F (1–6)和 saponaceolides H–P (8–16)。其中化合物1-3具有獨特的5/6/7三環螺環結構,而化合物4-6是新骨架三萜。進一步研究發現,化合物7和13,在蘑菇子實體中含量大,經小鼠口服急毒測試,發現其半數致死量分別為88.3和63.7 mg/kg,并且這兩個化合物都可以引起小鼠體內肌酸激酶水平的升高。
研究結果表明,棕灰口蘑很可能是10多年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 Engl. J. Med. 2001, 345: 798)上報道的橫紋肌溶解死亡病例的重要原因。該項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歐洲化學》上(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4, 20: 7001-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