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贊賞“昭魯一體化”的提法,著眼大發展,把昭魯壩子連成一片,整合資源優勢,同規劃、同實施、同發展,這樣的氣度才是“社會化”的產業發展之路,能在追求規模效益的同時做強特色產業。
采訪彝良小草壩天麻產業時,有人告訴我,以后昭通境內的天麻都叫昭通烏天麻,打破區域界線,壯大昭通烏天麻產業。我覺得很有眼光,這種著眼大市場的思路和做法才有望大發展。昭通的好東西很多,不僅是昭通烏天麻,隨便數數:昭通烏骨雞、昭通醬、清真烤全羊、羊毛地毯、民間竹編等,都別具一格,特色紛呈,只需強化深加工,拉長產業鏈,完全可能形成各自特色的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定受顧客青睞??v橫觀察當今市場,特色就是發展前景,可立于不敗之地。
走“區域化”之路,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認為至少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宏觀審視不同區域物產,以市場為導向,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做大做強產業。二是集中火力,各個擊破。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一個一個地創辦產業,并不斷提升產品內在質量,鞏固和拓展市場。三是打響品牌戰役。魯甸經過8年時間打造櫻桃品牌,形成多方帶動效益,其影響既現實又深遠。品牌效益要有一批量的積累,才可能形成百花爭艷的好勢頭。四是強化勞動力技能。原始的勞動力已不適應時代發展,費力不討好不說,流血流汗甚至獻出生命也未必求得理想回報。要從技能入手,培養造就各種技能人才,不斷增加家庭收入,促進家鄉發展。五是注重科研開發。要高瞻遠矚,放眼全球,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突破原始產品瓶頸,走在市場最前端,傾注競爭后勁,占領市場制高點。六是把握方向,機動靈活。緊扣市場需求,預測市場前景,做到民主集中、科學決策,在摸著石頭過河中機動靈活、創新發展,做大做強產業。七是樹立導向,激發合力。營造發展氛圍,上下一心創辦產業。
欠發達地方更應立足實際,收緊拳頭,突破各個發展瓶頸,全力打好生態牌,以特色為突破口,實現農業工業化,推動產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