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商品麻,你們看長得很不錯吧。再等兩三個月就成熟了,根據往年的經驗,這塊地的產量就有望達到600公斤,按目前市場最低價20元1公斤來算,就是12000元,加上山上林下種植的幾畝地,累計收入也有個六七萬元。”青川縣茶壩鄉爐場村村民李昌峰說。
茶壩人種植天麻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這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高林密,冬暖夏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為天麻的種植和生長提供了最佳場所。
記者在雙河村61歲的陳林川老人的家中看到,他正帶領女婿在密封玻璃箱里培育天麻菌種,女兒正忙著對培育好的菌種進行高溫消毒。陳林川也是上世紀90年代村里首批種植天麻的村民。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他的天麻菌種成活率達到98%。2011年,天麻價格突破歷史最高價,達35元一公斤,陳林川當年收獲商品麻7000多公斤,天天數著厚厚的鈔票,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茶壩鄉及陳林川所在的合作社天麻產量預計將超過往年,平均每戶種植戶收入都將超過10萬元。在茶壩,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年入五萬不算數,一二十萬剛起步,沒有百萬別說富。”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有人相信這是對當地麻農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