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龍泉市舉行了攜手共贏——食用菌科技與文化交流合作龍泉論壇,來自臺灣、黑龍江、福建等地食用菌專家以及我市食用菌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負責人參加論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一中、副市長何登新出席。
近年來,龍泉市按照“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加快食用菌產業培育和產業化經營步伐,使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2013年,全市生產代料黑木耳1.8億袋、代料香菇5500萬袋、段木靈芝5000多立方米,食用菌產值達10億元。
論壇上,龍泉市食用菌協會與臺灣海峽菇業聯誼會簽訂了食用菌科技與文化交流合作議定書,大家就食用菌科技與文化發展現狀和趨勢展開討論。黑龍江省伊春市烏伊嶺區領導介紹該區反季節香菇產業發展情況,來自臺灣大學的賴敏男博士、臺灣菇類發展協會常務監事王國賓分別圍繞臺灣食用菌牛樟芝產業發展、臺灣香菇工廠化栽培兩個主題進行發言,福建省的大陸地栽香菇發明人林佩英介紹了菌棒工廠化生產情況。
賴敏男博士發言中認為,龍泉有著悠久的香菇文化和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食用菌品質一流,應加大力度推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利用山地廣土地肥優勢,有計劃種植闊葉林,使食用菌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王國賓認為,要加快龍泉食用菌產業人才培養,讓更多有知識、懂技術的年輕人參與其中,更好地接受新技術,提升食用菌產業結構。其他專家也紛紛為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