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工作,風吹不著,日曬不著,既掌握了技術,又有了穩定的收入。”5月20日,在大山合食用菌產業園香菇大棚里,渾江區六道江鎮東村村民宋小華一邊把采摘下的香菇往筐里放著,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食用菌產業園是大山合白山公司傾力打造的樣板工程,也是今年的標志性工程,自去年5月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經過一年緊張有序運作,香菇產量初見成效,園區建設如火如荼。記者看到,在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香菇大棚里,員工們正在辛勤采摘著香菇。
為了確保香菇健康生長,產業園專門派出兩名技術人員傳授香菇種植技術。這種全程式跟蹤服務,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香菇菌棒經一冬的養菌后,擺入出菇大棚,要脫袋、注水、梳蕾、采摘、分選、保鮮等多項程序,每一項都要細心呵護。香菇工人們介紹說,現在反季節香菇品質好,銷路寬,產品供不應求。
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是大山合集團為確保土地流轉的農民優先就業的措施之一。員工馬玉香家里原有5畝多地,現在土地流轉后,成為這里的一名員工,身份轉換了,就業也有了著落,她說,作為大山合一名員工,心里挺踏實,有時加班加點,工資也開的多,在采摘香菇旺盛時期,工作雖有點辛苦,但心里還是挺高興的。
今年,該企業根據園區建設的需求,努力實現年初制定的實現“123456”的奮斗目標:即抓好1個產業園,推進完成2個項目建設,實現流轉土地300畝,完成菌菇種植400萬棒,保證全年投資5000萬元,實現菇農人均增收6000元。
據大山合白山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力爭通過3年建設,將園區建設成為高標準、自動化的信息化園區,建成東北最大的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截至目前,他們已與六道江鎮東村項目區內126戶農民簽訂了500畝土地流轉合同,已建成60棟反季節香菇大棚,還有160棟正在建設中。目前大山合的香菇已遠銷河北、深圳等地,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