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蟲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但可作為藥用的據資料記載只有兩種:一種是青藏、川藏高原所產冬蟲夏草;另一種就是我國北方地區首先發現的蟲生真菌——“蛹蟲草”,又名“北冬蟲夏草”,“北蟲草”。
對人工栽培北蟲草的研究我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為開辟蟲草家族新藥源,尋找既具有與天然冬蟲夏草相同藥效的替代品,同時又較易人工栽培成功的蟲草品種,科技工作者開始了嘗試。
遼寧省出口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員藍著碧,多年來從事微生物及食(藥)用菌菌種選育與栽培技術方面的科研、生產應用與開發推廣工作。
在藍著碧從事微生物學教學科研的四十余年里,她是第一位培育靈芝、滑菇;第一位開展植物DNA技術研究及葉面固氮研究的中國學者;她打破了日本在此領域的技術壟斷地位。經過多年專心研究,人工馴化栽培獲得我國發明專利。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檢測顯示,“藍氏”北蟲草含有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SOD酶及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化學組成和藥理活性與天然蟲草相同,蟲草素的含量每克達11至20毫克,是野生蟲草的幾十倍以上,硒的含量比黃芪高3倍以上,SOD酶比蘆薈高2倍,蛋白質比野生蟲草高15.25%。
藍著碧說,北蟲草可作為天然蟲草的理想替代品,其價格只有天然蟲草的1/10—1/20。
對人工栽培北蟲草的研究我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為開辟蟲草家族新藥源,尋找既具有與天然冬蟲夏草相同藥效的替代品,同時又較易人工栽培成功的蟲草品種,科技工作者開始了嘗試。
遼寧省出口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員藍著碧,多年來從事微生物及食(藥)用菌菌種選育與栽培技術方面的科研、生產應用與開發推廣工作。
在藍著碧從事微生物學教學科研的四十余年里,她是第一位培育靈芝、滑菇;第一位開展植物DNA技術研究及葉面固氮研究的中國學者;她打破了日本在此領域的技術壟斷地位。經過多年專心研究,人工馴化栽培獲得我國發明專利。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檢測顯示,“藍氏”北蟲草含有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SOD酶及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化學組成和藥理活性與天然蟲草相同,蟲草素的含量每克達11至20毫克,是野生蟲草的幾十倍以上,硒的含量比黃芪高3倍以上,SOD酶比蘆薈高2倍,蛋白質比野生蟲草高15.25%。
藍著碧說,北蟲草可作為天然蟲草的理想替代品,其價格只有天然蟲草的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