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食用菌栽培,最怕遇到的就是病蟲防治問題,求其問題根源其實也是一個預防的問題,在食用菌整個生產過程中,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對于每個生產者而言都是十分有必要。在食用菌生產中,要不斷強化“環境”觀念,生產環境如果變差,諸如污染菌袋、帶病菇體以及栽培廢料的隨丟亂棄,使之成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頻發,并伴發交叉感染,將導致持續生產的難度變大,所以改善菇棚“環境”,就要在基地內做好強化消毒殺菌的措施。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對食用菌消殺藥品的管理機制,今年農業部可能對農業中小作物藥品擴大審批范圍。
日前,江蘇省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江蘇大學副教授、易菇網副理事長、中華國際食藥用菌工廠化服務聯盟專家、山西大學食用菌菌糠生產生物有機肥項目總顧問劉國祥在“2014全國食用菌生態化技術研討會暨食用菌休閑觀光產業發展論壇”期間舉行的易菇大講堂中透露:現國家衛生部批準文號在食用菌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的產品包括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氯溴異氰尿酸。國家農業部批準文號在食用菌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的產品有百菌清、咪鮮胺、異丙威。
在對食用菌消殺藥品的生產和消殺藥品的使用也應引起企業和使用者的重視,最近使用者因真菌感染、錯誤操作導致中毒身亡時有發生,使用者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來執行,在殺菌劑與殺蟲劑及營養物同時使用時要注意安全,殺菌劑和殺蟲劑及營養物哪些能混用,哪些可分開用,使用者需要嚴格閱讀說明書再使用,往往放在一起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可能對菌絲生長和人身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劉國祥指出危害人體健康殘留較重的消殺藥品有硫磺、甲醛、磷化鋁等。在藥品生產中一定要原料和產品分開保管,在陰涼通風環境下保管,避免產品在溫度升高后引起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