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春種秋播,馬上,菇農們又將進入繁忙的春耕備耕季,一邊要購買種子、化肥、農膜,一邊要修整農田和大棚設施,說到底,就是一項資金工程 。
近日,農行浙江省分行走進菇農,走進大棚,繼續實行為廣大菇農量身定制的信貸政策。
一、深入田間地頭,現場了解。分行小組一行人走到田間地頭,走進菇棚,現場解決資金問題。
在嘉興市聯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菌菇棚里,稻草大棚已經被高標準的保溫廠房取代。從荷蘭引進的全自動食用菌生產線,改變了過去雙孢蘑菇依靠自然氣候的生長習性。
裝備和技術提升背后是大量的投入,如今,銀行上門了,菇農老丁感慨到:“今年從荷蘭進口一批自動化蘑菇架,加上準備建設一個蘑菇隧道式發酵料場就需要數百萬元投入。”
二、因地制宜,制定個性化信貸政策。
現在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人工費越來越貴,倒逼農民轉型升級,實現機器換人。規模化經營,加入設施裝備投入成了必經之路。農行浙江分行相關人員表示,他們正考慮加大“三農”信貸產品創新試點,發展大型農機具抵押、設施農業鋼管大棚抵押貸款,創新農村個人生產經營貸款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為不同需求、不同條件的農戶量身定制,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資方式和融資產品。
三、發展網銀、手機銀行,業務在家也能辦理。業務做大了,客戶也就越來越多,經常要跑銀行匯款取款,對菇農來說很不方便。當地農行專門為菇農安裝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隨時隨地打理貸款,自有、方便、省時省力,農民們也成了“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