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大學生面對畢業后“就業難”,有企業稱不少大學生都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職詬病,讓求職心態更加腳踏實地,于是不少大學生在農業領域進行各種大膽嘗試。大學生返鄉當農民遭到了家鄉的親友的質疑,但他們依然相信他們的“耕作”會有回報,這群大學生將創新想法融入“耕田”生活中,邀請掌握種植技術的農戶加盟,并開始正式進駐農業孵化基地。
中山在全省設立了首個高校畢業生創業農業孵化基地,通過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農業大賽,挑選了35支創業隊伍優先進駐。進駐的大學生創業者可以享受一些政策福利,大學生經歷了系統的理論學習,他們有的選擇種植小巧的蘑菇,以營養價值切入栽培特色品種;有大學生研究種植靈芝,為了讓靈芝順利生長,廢寢忘食地照料,并細心觀察靈芝的生長狀態,研究新的配方;大學生以新時代的飲食方式切入,推出陽臺蘑菇、無公害蘑菇的項目。他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在食用菌的種植方式和銷售方式帶入了許多創意的東西,為食用菌的現代化做了大膽的嘗試。
返鄉種植食用菌大學生表示,他們其實在創業初期對食用菌種植的領域以及市場前景經過了充分的調研。他們表示吸引他們并頂受住各方奇怪目光而回鄉進行新式務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認為食用菌領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方向,若種植順利,其利潤也相對比較高,一年的收入可能比打工還要高。有位種植靈芝的人士透露,其前期投入了20多萬元的成本,若種植順利,第二年就可以實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