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香飄致富門
——江蘇省儀征市國家級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側記
日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考核組到儀征檢查驗收國家級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專家組先后對該市碧陽菌業有限公司、劉集鎮食用菌產業園兩家食用菌生產基地進行實地檢查,觀看了示范區建設影片,查看了示范區建設文件材料,最終給出了綜合得分94.5分的成績,標志著儀征市首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經過3年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順利通過驗收。
近年來,儀征市食用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先后建成碧陽菌業、天潤吳記生態農業等一批高水平、規模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2011年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為全國第七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該項目實施3年來,儀征市緊緊圍繞“品種、品牌、品質”的發展戰略,從產前、產中到產后,嚴格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管理,累計收集基礎標準、環境、菌種、生產加工技術規程、病蟲害防治、產品檢測方法、安全、進出口等相關標準106項,結合地方實際起草制訂了《瓶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和《杏鮑菇全程工廠式生產技術規程》兩項省地方標準。在確立標準體系的基礎上,以龍頭企業帶動為突破口,建立示范基地,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優良菌種、統一技術標準,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示范推廣,輻射帶動了500余家農戶采用標準化種植方式,全市食用菌標準化種植面積迅速擴大。
作為一項重要的富民工程,示范區建設得到了儀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以及示范區所在鎮、龍頭生產企業均成立專項工作機構,示范區建設被納入全市質量工作目標考核范疇。近3年來各級累計向示范區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菌種引進、示范補貼和技術培訓,吸引企業投資4000萬元。儀征質監、農委等部門分別成立標準化工作組和技術工作組,定期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和農戶家中,傳授標準化管理知識,指導標準化種植,幫助解決有關技術問題。針對不同生產模式,科學、系統地開展了過程監控,對食用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農產品安全標準實施、關鍵控制點管控等開展系列監督檢查,指導各示范點單位建立產品質量關鍵控制點,并配備專人負責管控,保證相關標準不折不扣得到實施。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示范作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種植模式。幫助企業創立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目前,儀征市食用菌生產企業擁有注冊商標6個,6個產品通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登月”牌雙孢菇等兩個產品榮獲揚州市名牌產品稱號,“液體菌種在食用菌工廠化種植中的應用”等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截至目前,該市食用菌栽培面積達266萬平方米,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240萬平方米,分別比2010年增長82%、480%,年產量1.4萬噸,年產值1.56億元,成為蘇中地區最大的雙孢菇和金針菇生產基地,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生產標準高。主要生產基地普遍采用工廠式標準化生產,農民散戶多數使用高架棚進行標準化種植,產業設施化程度達90%以上。二是銷售市場廣。全市食用菌品種豐富,包括金針菇、雙孢菇、雞腿菇、平菇等,產品在主供江蘇地區的同時,遠銷至上海、安徽、浙江、北京、河南、湖北等地。三是綜合效益好。工廠化、高架棚每百平米栽培面積的年產量分別達2500公斤、1800公斤,年產值分別達2.5萬元、2.4萬元。此外,全市食用菌生產年使用稻草約2萬噸,對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