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云和縣佑生堂藥材開發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了“袋料茯苓”。
在云和縣安溪鄉茯苓袋料栽培試驗示范基地里,一段段埋在地下的袋料菌棒已經長出了茯苓,而且長勢良好,最大的已經達到七、八斤重,預計到明年四、五月份就可以全部采收。
云和縣佑生堂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獻林:本來預算有2、3斤(重)就行了,因為有(價值)10幾元了,成倍(效益),現在已經變成四五十元了,就是接近達到七八倍(效益)。
葉獻林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后,“云和大蒼白茯苓”曾一度成為云和縣山區農民的致富產業,后因國內建設發展,生產原料松木采伐受到限制,茯苓生產呈下滑之勢。
去年,云和縣佑生堂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木制玩具產業的松木“下腳料”和計劃性砍伐松木的次材,研發出高效的袋料茯苓栽培技術。
云和縣佑生堂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獻林:像松木邊料把它粉碎掉,還有那個松木的木糖,反正他們拿去燒火的,燒火來講它的效益就很低了,現在我們作為生態循環一樣,變廢為寶,把它種出來。
葉獻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用松木栽培每窖茯苓需40到50公斤松木,生產成本需65到70元,可產鮮茯苓10公斤左右,價值在100元左右。如今,運用袋料栽培茯苓,每袋成本只需6到8元,可產鮮茯苓3到5公斤,價值為40元左右,效益提高了4到5倍。接下來,這項技術將在云和全縣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