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錦屏縣茯苓種植戶楊自成將一卡車鮮茯苓,運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茯苓大市場,交給了訂貨商。交易完成后,他喜滋滋地說:“感謝靖州多方面的扶持,這趟生意我賺了2萬多元。”
靖州在發展壯大本地茯苓產業的同時,通過技術輸出、產品回收等一條龍服務,帶動了湘、贛、黔、滇、渝、川、桂7省市區22個縣12萬余人從事茯苓種、加、銷。靖州茯苓大市場成為全國最大茯苓專業市場,年交易量達3.2萬噸,占全國總量60%以上;年出口歐美及東南亞等地區茯苓制品1.2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三分之二,創匯1000多萬美元。
靖州當地農民種植茯苓歷史悠久,技術優勢明顯。為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產業,近年來,該縣成立了5家專門從事茯苓研究的民營機構,成功選育出茯苓新品種“湘靖28”,并攻克了由椴木和松樹蔸栽培變為高效袋料栽培技術難題,還開展了太空育種項目。同時,培育扶持龍頭企業,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擴大茯苓種植面積。目前,全縣擁有補天藥業、龍豐茯苓等龍頭加工企業、菌種生產廠家42家。當地自主開發的“茯苓多糖口服液”,被列入省醫藥行業“十二五”重點產品發展名錄。全縣還推廣茯苓標準化種植2萬多畝。
靖州還著力打造以靖州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茯苓產業經濟圈。在縣城修建了茯苓大市場,目前市場已擁有茯苓加工戶520戶、營銷專業戶895戶。并由靖州茯苓專業協會牽頭,組織加工企業和營銷專業戶,與周邊茯苓產區簽訂購銷合同,為苓農提供包括技術在內的全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