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古稱嚴道,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三山夾兩水的自然之勢,成就了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亙古的生態之利,也孕育出與滎經歷史齊名的“滎經天麻”。
“鸚哥嘴,紅撻帽,荷包形,玉帶纏腰,細皮嫩肉半透明。”當地民謠如此形容滎經天麻貌美質優的獨特品質。目前,滎經按照“計劃規模化,發展規范化,種植生態化,用種良種化”的發展思路,天麻產業已步入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軌道,截至2012年底,全縣累計種植天麻面積3500畝,創造產值1.26億元。
傳統藥材做出品牌
今年1月,一場別開生面的“天麻王”評選會暨入市推介會在當地舉行。來自滎經縣六合鄉的天麻種植戶何紹均奪下“天麻王”的桂冠。經專家組認證,他選送的天麻,形體、色澤、重量遙遙領先。隨后,滎經縣高科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高于市場價75倍的價格,即每公斤1.25萬元的高價認購了何紹均的獲獎天麻。
“將以此認購的天麻為培育標桿,鼓勵種植戶培育優質天麻,同時公司也將再提升一個選料標準,將‘滎經天麻’做成精品中的精品。”高科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天麻在沿海地區也非常受歡迎,“通過樹立一個響亮的品牌,帶動壯大全縣天麻生產的規模,提高天麻商品的附加值。”
據介紹,滎經縣是四川省確認的天麻最適宜生態區,經權威部門測試,其主要藥用成分天麻素較其他產區高,有極好的藥理作用,又有極佳的保健功能。目前,該縣已建成2個天麻菌種廠,每平方米平均生產鮮天麻6公斤。“每種植1平方米的天麻,就有240元的收入,按每畝凈種天麻400平方米計算,1年半后,每畝就有9.6萬元的收入。可以說,種植天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滎經縣農業局局長高代花說。
據高代花介紹,該縣采用“政策性引領、科學規劃布局、加強技術服務、規模化經營”等措施發展種植天麻,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一是自主研究培育出適合滎經自然條件的密環菌種和地方道地天麻雜交品種,并建了1個有性繁殖種圃場基地,進行規模化生產,實現了制種技術的突破;二是與全國各大高校、研究所建立起技術依托關系,探索出一套適宜滎經自身條件的仿野生種植技術;三是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方圓認證集團有機農產品認證,菌種場完成了“滎經天麻”域名注冊,并成功申報注冊了“相嶺牌”、“滎山牌”兩個商標,同時積極探索設計更新天麻產品包裝,實現了品牌戰略的突破。
朝陽產業“錢景”廣闊
天麻為安神健腦之良藥,用于醫療保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天麻主產地之一,四川野生天麻產量居全國首位。“帶動農民致富的同時,也有效地助推了當地古道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快了滎經現代生態城市建設的步伐。”“天麻有性繁殖法創始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鉉教授認為,滎經種植天麻具有市場、資源、經濟和技術等優勢,種植天麻發展壯大形成產業后,將是滎經一個逾億元的“朝陽產業”。
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滎經縣將圍繞農業發展戰略,突出生態化、市場化、產業化和高效益,堅持“用種良種化”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滎經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尤其是發展天麻種源基地和商品麻基地的獨特立體海拔氣候,充分發掘滎經天麻的品牌資源優勢。
“目前滎經港森公司天麻加工廠已經進駐青龍農業園區,滎經天麻研究所籌建工作也正在積極開展。”高代花告訴記者,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家指導,藥農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運作模式,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發展的模式,開展滎經天麻品種有性繁育,提高產量和品質,解決天麻種退化,擴大種源,增強滎經天麻種植發展推動力。“一是研制出具有滎經品系的萌發菌和天麻密環菌的‘母種和原種’;二是培育出形態好、品質優、產量高的優良品系;三是開展能代表川西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的繁育,研究建立滎經天麻種植技術規程和管理規程。把滎經天麻培育成后續支柱產業,建成川西天麻種源基地和生產基地1萬畝以上;同時,深度研發具有代表性、療效顯著、科技含量高的天麻新產品,把滎經天麻系列產品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