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天色還沒泛白,海倫市東風鎮安樂村的董斌已忙碌起來,給大棚通通風,澆澆水,保持棚內新鮮空氣和最佳濕度,摘下已成熟的蘑菇,送往固定的超市和飯店。走出大棚,太陽已經升起,清冽的陽光透過白色的薄膜變成了一雙雙溫暖的手,輕輕撫慰著滿棚的平菇……
十幾年前,董斌從醫藥公司下崗,為貼補家用,去過工地,當過司機,但他一直不甘心,總想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有人栽培食用菌效益不錯,他敏銳地意識到,菌類食品不但營養價值高,還可以治病,符合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的趨勢,這將是個前景廣闊的產業。于是他悉心研究,通過網絡和書籍查找資料,跑遍了省內科研院所,先后到東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實地學習,并與多位專家教授建立了長期業務聯系,還前往沈陽考察。經過市場調研,他發現平菇需求量大,且產量高,于是開始種植平菇,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開始了探索之路??鄞笈铩⑾?、粉碎玉米粒、加入石灰、菌末、水,制成料堆,經過發酵、裝袋、蒸制、冷卻、移到養菌棚、結菌,勞動量繁重,自己忙不過來,農閑時就從附近雇六七個農民幫忙。最初沒有經驗,溫度掌握不好,料堆比例不均,導致蘑菇上長小泡,菌苗不齊,發生枯袋現象,他請來農大教授親臨晝夜觀察指導,解決了存在的問題,使菌種正常繁殖,當年就收入5萬余元。
為規避食用菌行業大起大落的教訓,他積極運用科學技術做后盾,建起500平方米的示范棚,高價購進液體菌種培養機器,相對于固體菌種,液體可大幅度縮短培養時間,提高效益,又陸續購進各種生產配套設備,節省人力和時間,選用特抗650、灰美2號和豐優2010等菌形好、菌質優、耐低溫、產量高的優良品種,僅此一項可增收20%,應用餅肥代替麥麩的高產配方技術,每噸料增收100元,種植上采用菌菜間作技術,即在大棚外種植南瓜、豆角等藤蔓類蔬菜,可有效防止大風進入棚內導致棚室濕度過低,影響菌苗生長。為提高市場競爭力,他還將蘑菇修剪成整齊的形狀,很受顧客喜愛。盡管他的蘑菇一直高市場價,仍供不應求。他打算今年再擴建一個大棚,總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預計收入可達十五六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