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除了自我增收,還要想著如何回饋社會。作為涉農企業,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為農戶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服務,幫助農戶創業增收。”近日,浙江海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孔海如是說。
朱孔海早前工作于上海農科院。當時,武義許多菇農通過上海農科院下屬企業將香菇進行加工,銷往海外。正是這樣的機緣,讓朱孔海敏銳地嗅到了暗藏的商機。1991年,他來到武義開始從事香菇加工出口業務,直接帶動武義縣南部山區3000多戶菇農發展香菇生產。1997年,他憑借租賃的50畝土地在西聯鄉建立香菇基地,實行“公司+基地+農戶”一條龍的訂單農業形式,將原來分散生產的菇農集中在基地內按統一標準進行生產,并鄭重承諾“包收購、保底價”。1998年,他的基地擴充了200多畝土地,入駐菇農達500多戶,基地菇農戶均增收8000多元。
隨著食用菌產業越做越大,朱孔海仍沒有停止發展步伐。他與自己的公司團隊自主研發的“食用菌安全型養料的應用與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中,極大程度地減少了食用菌爛菌孢的數量,有力促進了食用菌菌孢質量的提升和產量的提高。同時,他積極開拓市場,種植新菇種,探索新技術,先后在俞源鄉宋村、柳城畬族鎮半塘村、西聯鄉馬口村等地建立秀珍菇、無公害出口花菇、靈芝、鐵皮石斛等種植基地,增效明顯,僅鐵皮石斛年產值就達到2000多萬元。“現在我們秀珍菇一天的產量就能達到8噸左右,基本上都是被批發商上門搶購的。”朱孔海說。
如今,浙江海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家集名貴中藥材品種選育、研究、栽培、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企業,一躍成為了武義縣農業龍頭企業。公司先后被授予浙江省農業科技企業、浙江省扶貧龍頭企業等多項榮譽。朱孔海也被評為縣十大農村創業明星。
朱孔海早前工作于上海農科院。當時,武義許多菇農通過上海農科院下屬企業將香菇進行加工,銷往海外。正是這樣的機緣,讓朱孔海敏銳地嗅到了暗藏的商機。1991年,他來到武義開始從事香菇加工出口業務,直接帶動武義縣南部山區3000多戶菇農發展香菇生產。1997年,他憑借租賃的50畝土地在西聯鄉建立香菇基地,實行“公司+基地+農戶”一條龍的訂單農業形式,將原來分散生產的菇農集中在基地內按統一標準進行生產,并鄭重承諾“包收購、保底價”。1998年,他的基地擴充了200多畝土地,入駐菇農達500多戶,基地菇農戶均增收8000多元。
隨著食用菌產業越做越大,朱孔海仍沒有停止發展步伐。他與自己的公司團隊自主研發的“食用菌安全型養料的應用與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中,極大程度地減少了食用菌爛菌孢的數量,有力促進了食用菌菌孢質量的提升和產量的提高。同時,他積極開拓市場,種植新菇種,探索新技術,先后在俞源鄉宋村、柳城畬族鎮半塘村、西聯鄉馬口村等地建立秀珍菇、無公害出口花菇、靈芝、鐵皮石斛等種植基地,增效明顯,僅鐵皮石斛年產值就達到2000多萬元。“現在我們秀珍菇一天的產量就能達到8噸左右,基本上都是被批發商上門搶購的。”朱孔海說。
如今,浙江海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家集名貴中藥材品種選育、研究、栽培、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企業,一躍成為了武義縣農業龍頭企業。公司先后被授予浙江省農業科技企業、浙江省扶貧龍頭企業等多項榮譽。朱孔海也被評為縣十大農村創業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