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鄉初冬,霜葉紅染,菇棚飄香。
11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食用菌協會、河南省農業廳、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南陽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峽縣委、縣政府承辦的2012中國·西峽香菇國際高層論壇暨產銷研見面會隆重舉行。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李尚元、副秘書長徐暉,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鮑大鵬,省農業領導小組副組長何東成,南陽市委副書記楊其昌、副市長張生起及省市出入境檢驗檢疫、農業、財政、商務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來自上海、香港、臺灣等地區的食用專家和客商應邀參加了會議。
11月29日,與會領導和客商先后來到該縣香菇種植基地和香菇加工出口企業參觀考察,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國·西峽香菇國際高層論壇暨產銷研見面會上,西峽縣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培訓基地”,河南省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分別與西峽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廣東東莞愛尚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與家家寶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與北京霞光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食用菌深加工、香菇出口項目合同。
2012年,西峽縣香菇總產量17萬噸,產值達11億元以上,綜合收入25億元。 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來自香菇產業。香菇產業已經成為支撐西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堅實支柱。
“正是因為西峽以"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為發展理念,立足比較優勢、區域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通過建立標準化種植體系、高效有序的質量控制體系和科學管理、加工、營銷體系,才培育出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香菇產業。” 西峽縣委書記擺向陽揭秘。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
本著“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以保護促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西峽香菇產業提出了“限額采伐,控制規模,調整結構,草木并舉”的食用菌發展思路, 全面禁伐天然林,實施菌材外購計劃,實現了生態植被的有效修復,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標準化”流程的細節魅力
無論是沿312國道進入西峽,還是沿311國道穿行西峽北部山區,處處映入眼簾的都是整齊有序的標準化袋料香菇種植大棚。對全縣所有基地都按面積和規模進行編號,對全縣所有菇農進行登記編碼,以標識為主線貫穿于基地種植、原料收購、加工、儲存、檢測每一個環節,都按國際標準,制定標準化流程,采取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原輔材料、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工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形成標準化生產“流水線”。西峽香菇已連續三年通過河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高效有序的質量控制體系
西峽是河南省“香菇質量出口安全示范區”。
“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峽辦事處”是全省唯一的縣級出入境檢驗檢疫辦事機構。
為確保香菇產業化集群建設和香菇出口高效、有序進行,西峽建立了上掛省、市主管部門,下連千家萬戶的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高效、有序的香菇產加銷質量控制體系,西峽香菇質量控制體系和西峽香菇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全縣香菇栽培成功率、花菇率分別達到95%、60%以上,技術普及率達到98%,提高了質量安全保障。兩年來,香菇新品種推廣30萬袋,新增產值210萬元,創收外匯30萬美元。
產加銷聯動的“鏈條效應”
西峽香菇現在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 2011年西峽香菇出口創匯2.8億美元,截至今年10月份,全縣出口創匯1.07億美元。
西峽香菇先后被國家農業部等部委聯合認定為“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范區”;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西峽被國家標準委設立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十佳商品基地縣”、“全國食用菌標準化示范縣”、“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全國小蘑菇新農村示范縣”、“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中國香菇之鄉”。
“正是因為用生態理念發展香菇產業,西峽才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菇中珍品,西峽香菇產業才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西峽縣縣長李德成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