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寶山和妻子正在晾曬木耳
黑河市愛輝區二站林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地擺木耳形成產業。年輕的袁寶山從眾多的木耳種植戶中脫穎而出,成為木耳種植新秀。今年袁寶山發展地擺木耳18萬袋,數字不僅在愛輝區13個林場(站)和11個鄉鎮屈指可數,在黑河市也是不多見的木耳大戶。
袁寶山原本是搞面粉加工的小老板。2007年投入75萬元購買廠房、設備在二站林場辦起小型面粉加工廠。由于受市場競爭激烈、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面粉廠不景氣。袁寶山思考著轉產轉型,干點什么?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正在困惑時,場長吳佩龍登門幫助謀劃定向。幾經思索,他決定做地擺木耳。利用寬敞的面粉廠房做菌、養菌、接菌,安裝蒸菌爐等,利用森林撫育剩余物粉碎成鋸末做原料。袁寶山還跟伊春、牡丹江、嘉蔭種植地擺木耳行家里手溝通聯系,通過交流更加堅定了他種植地擺木耳的信心。去年頭一年種植地擺木耳就邁大步,一下種植了12萬袋,每袋收入2元,凈剩15萬元。今年,他又創新高,種植18萬袋。袁寶山算計著:“今年曬干木耳至少1.4萬斤,毛收入50萬元不成問題,去掉成本15萬元,純收入35萬元,今年價格好,弄好了還能多掙點。”兩年間,每年給袁寶山打工的林場職工達15人以上,拉動了農場職工本地就業。
二站林場屬于深山區,空氣質量好、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利于木耳生長。袁寶山采用先進技術,為好品質木耳添彩。以前木耳袋打12至18個大眼,木耳長得個頭大、耳根大,消費者食用時還得掐根、掰成幾塊。現在每袋打136個眼,木耳長得均勻、無根、黑厚,人稱“小耳子”,消費者樂購;小耳子產量高,賣價好。
袁寶山坦誠地說,兩年種植木耳成功,獲得好效益,是林場領導幫助我換腦筋,確定轉產方向;林場還給予極大的物質幫扶:將森林撫育剩余物無償做原料,提供8畝擺木耳場地,場里出資修好水、電、路,為木耳生產打下堅實基礎;林場就這樣給優惠條件,鼓勵職工掙錢。去年全場7戶種植50萬袋,今年發展到14戶100萬袋,純收入可達150萬元。
作為地擺木耳生產的帶頭人袁寶山,正籌劃把二站木耳產業做大做強,著手組建木耳協會,注冊“二站木耳”商標,叫響品牌;實施“雙十萬”工程,預計明年種植地擺木耳突破20萬袋。
袁寶山原本是搞面粉加工的小老板。2007年投入75萬元購買廠房、設備在二站林場辦起小型面粉加工廠。由于受市場競爭激烈、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面粉廠不景氣。袁寶山思考著轉產轉型,干點什么?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正在困惑時,場長吳佩龍登門幫助謀劃定向。幾經思索,他決定做地擺木耳。利用寬敞的面粉廠房做菌、養菌、接菌,安裝蒸菌爐等,利用森林撫育剩余物粉碎成鋸末做原料。袁寶山還跟伊春、牡丹江、嘉蔭種植地擺木耳行家里手溝通聯系,通過交流更加堅定了他種植地擺木耳的信心。去年頭一年種植地擺木耳就邁大步,一下種植了12萬袋,每袋收入2元,凈剩15萬元。今年,他又創新高,種植18萬袋。袁寶山算計著:“今年曬干木耳至少1.4萬斤,毛收入50萬元不成問題,去掉成本15萬元,純收入35萬元,今年價格好,弄好了還能多掙點。”兩年間,每年給袁寶山打工的林場職工達15人以上,拉動了農場職工本地就業。
二站林場屬于深山區,空氣質量好、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利于木耳生長。袁寶山采用先進技術,為好品質木耳添彩。以前木耳袋打12至18個大眼,木耳長得個頭大、耳根大,消費者食用時還得掐根、掰成幾塊。現在每袋打136個眼,木耳長得均勻、無根、黑厚,人稱“小耳子”,消費者樂購;小耳子產量高,賣價好。
袁寶山坦誠地說,兩年種植木耳成功,獲得好效益,是林場領導幫助我換腦筋,確定轉產方向;林場還給予極大的物質幫扶:將森林撫育剩余物無償做原料,提供8畝擺木耳場地,場里出資修好水、電、路,為木耳生產打下堅實基礎;林場就這樣給優惠條件,鼓勵職工掙錢。去年全場7戶種植50萬袋,今年發展到14戶100萬袋,純收入可達150萬元。
作為地擺木耳生產的帶頭人袁寶山,正籌劃把二站木耳產業做大做強,著手組建木耳協會,注冊“二站木耳”商標,叫響品牌;實施“雙十萬”工程,預計明年種植地擺木耳突破20萬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