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下午,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順利閉幕,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組委會秘書長張金霞在閉幕式前接受易菇網專訪。
漫長的申請和籌備過程
在談到此次會議的籌備過程及會期主要議程時,張金霞向易菇網工作人員介紹道: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籌備,總共用了八年功夫,我國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參加2004年在美國邁阿密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食用菌大會時,發現來自中國的聲音非常少,當時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據全世界食用菌總產量的60%以上,代表們感覺如此大的國際性會議應該有更多來自中國菌業界人士的聲音,所以就萌生了要申辦一屆在中國舉行的國際食用菌大會。
此后從2005年開始,就陸續邀請包括國際食用菌學會主席Greg Seymour在內的諸多國際食用菌專家到國內交流訪問,讓他們了到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狀況。
2007年春季,在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聯合下,向國際食用菌學會遞交了在中國舉辦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申請,通過多年交流了解,國際食用菌同行們早已對中國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并一致認為應該在中國舉行這樣的國際性會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在2007 年9月很順利地得到了國際食用菌學會的回復,并確定了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將在中國召開。
會議進入具體籌備階段是在2008年5月在南非開普敦召開的第17 屆國際食用菌大會上,接過了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會旗。 2008年11月由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三家主辦單位共同召開協調會議,就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籌備、目標、日程安排等工作進行討論。從2010年8月開始進入全面緊鑼密鼓的實質性工作落實,到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開幕整整兩年時間。
會議規模和層次為歷屆之最
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議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術和技術論壇,第二部分為專業技術及新產品展示,第三部分為產業實地考察和專業技術參觀。
國際食用菌大會素有“食用菌的奧運會”之稱,在談到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首次在我國召開,將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并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時,張金霞對易菇網表示,國際食用菌大會從1950年在英國召開第一屆,到現在已經有62年歷史,本屆會議在中國的召開,是我國食用菌產業界兩代人的夙愿,我們60年后才實現這個愿望,我們非常珍惜這一歷史機遇,很希望通過這次盛會,讓中國的食用菌從業者更廣泛的了解國外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狀況,也使國外的同行們了解中國,這也是舉辦此次會議的最終目標,通過彼此的了解、交流、和互相學習,能使我們的技術進步更快,我們也將借此披露一些更先進的經驗,包括管理經驗和技術成果,希望能為我國的食用菌產品營造一個好的國際環境,也希望我國的食用菌產品能夠更好的開拓市場。
在談到本屆國際食用菌大會較往屆有何特點時,張金霞向易菇網工作人員介紹到: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主要特點第一是規模大,代表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會人數數量是歷次之最,國際食用菌大會在此前最多參與人數是700余人,而此次參會代表超過1000人,注冊代表達到1132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第二是此次大會不僅僅是學術和技術的交流,我們把學術和技術的交流和產業的發展緊密的結合起來,所以我們現場同期舉行了新產品、新技術的展覽,以及實地的考察和參觀。
快樂地做了一件事情
在談到作為第十八國際食用菌大會組委會秘書長在會議籌備過程中有何心得和感受時,張金霞高興的向易菇網工作人員說,參與籌備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張金霞介紹到自己1978年開始從事食用菌產業相關工作,到現在已整整從事食用菌工作35年,一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一輩子做一件事本來也不多, 所以應該盡可能的做好,盡可能的為行業作出應有的貢獻,然而作貢獻卻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也許有人覺得籌備如此盛大會議,需要與科學家、企業家、政府部門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應該其中會有許多酸甜苦辣,但事實上并沒有覺得有酸、有苦、有辣,只是覺得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選酒店成為終生難忘的事
在給易菇網工作人員分享籌備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最難忘的一件事時,張金霞動情的說: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的選址承辦應該算得上是一件最難忘的事,那件事發生在2010年6月,國際食用菌學會例行召開一年一次的執委會,當時那次執委會實際上主要是想檢查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組織籌備工作落實的情況,當時提出了在會議的選址上,要求至少提供五家以上的會議召開地址供選擇,雖然提出這個要求是正常的,但這一要求表現出國際食用菌專家對中國的不了解,不了解中國的發展情況,也不了解中國人是如何敬業、奉獻、為這個行業服務的。當時同時提供了數家同時具備有召開這次會議水平的酒店、賓館、會議中心等地址供國際食用菌學會專家選擇,開始是表示這幾家地址都要實地看一遍,當時就首先安排了現在召開會議的地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因為這里地理位置交通方便,距機場不遠,進城參觀旅游也很方便,承辦國際性會議也非常多,當時請國際食用菌學會的主席、副主席、執委等多名專家到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參觀體驗,結果當場第一時間都表示非常不錯,同行國際食用菌專家帶著疑惑詢問酒店的背景,從洲際連鎖機構到萬豪國際酒店集團,都被排除在外,當告知是中國人自己運營管理的酒店時,在場國際食用菌學會專家無不噓聲驚訝, 他們對這樣的硬件條件、服務水平等各方面都非常滿意,由于當天已沒有時間再看第二個供選擇酒店地址,第二天在準備安排去第二個地址之前卻表示不用再看了,就選擇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這件事是終生難忘的事,通過這件事深深感受到他們對中國的不了解,不了解中國的基本條件,不了解中國的建設進度和速度,也不了解中國人是如何做事的,通過這件事我也深深為中國感到自豪!
在談到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有何期望和建議時,張金霞說,希望我國食用菌從業人員理智、科學的發展我國食用菌產業,切忌一哄而起,切忌一哄而散,要讓我國食用菌產業在方方面面都能支撐上,能夠健康持續發展,要踏踏實實為產業服務,讓食用菌產業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