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黑木耳,一篇大文章。食用菌黑木耳生產在這里催生了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師寨鎮經濟快速增長,使其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和重要的富民產業,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步伐。到2012年,全鎮36個行政村中有32個村生產黑木耳,22個村已形成規模生產,全鎮擁有標準黑木耳生產大棚5000多棟,發展黑木耳1.5億袋,產值達3億元,純收入超過1.5億元。目前,該鎮的黑木耳鮮品暢銷周邊地區、干品直銷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部分產品還出口創匯,呈現了“村村生產,戶戶栽培”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全鎮5000農戶、萬余人從事黑木耳產業,已成為全省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
師寨鎮為使小品種做成大產業,他們始終堅持“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發展思路。張寨村是發展黑木耳最早的村,目前全村已發展黑木耳4000萬袋,純收入4000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率先實現了小康目標。該鎮還采取核心區輻射示范片、示范片連成產業帶的做法。新建了周彭莊村1000畝高標準設施菌菜生產基地和黃堤口村300棟連片高標準設施木耳生產示范基地,規劃建設了張寨、果元等6個設施木耳生產示范方和張寨村到徐堤口村6公里長的黑木耳產業帶。
在發展黑木耳產業中,該鎮不斷提高組織化水平,推進產業化經營。先后成立了豐縣食用菌協會、豐縣蘇農食用菌合作社、豐縣大沙河食用菌合作社等10多個經濟合作組織,培養了300多戶科技示范戶,組建了600多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初步形成了農戶-基地-協會-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
享受到黑木耳生產實惠的師寨鎮仍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按照設施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又提出了“擴基地、創品牌、強特色”的工作思路,繼續加大對黑木耳產業的投入力度,力爭明年建設食用菌木耳專業村25個,規模達2億袋,還計劃投資8000萬元,新建一個占地100畝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中心、全省黑木耳生產第一鎮。
師寨鎮為使小品種做成大產業,他們始終堅持“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發展思路。張寨村是發展黑木耳最早的村,目前全村已發展黑木耳4000萬袋,純收入4000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率先實現了小康目標。該鎮還采取核心區輻射示范片、示范片連成產業帶的做法。新建了周彭莊村1000畝高標準設施菌菜生產基地和黃堤口村300棟連片高標準設施木耳生產示范基地,規劃建設了張寨、果元等6個設施木耳生產示范方和張寨村到徐堤口村6公里長的黑木耳產業帶。
在發展黑木耳產業中,該鎮不斷提高組織化水平,推進產業化經營。先后成立了豐縣食用菌協會、豐縣蘇農食用菌合作社、豐縣大沙河食用菌合作社等10多個經濟合作組織,培養了300多戶科技示范戶,組建了600多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初步形成了農戶-基地-協會-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
享受到黑木耳生產實惠的師寨鎮仍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按照設施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又提出了“擴基地、創品牌、強特色”的工作思路,繼續加大對黑木耳產業的投入力度,力爭明年建設食用菌木耳專業村25個,規模達2億袋,還計劃投資8000萬元,新建一個占地100畝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中心、全省黑木耳生產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