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梁學洋在觀察銀耳長勢情況 鄭清倫攝
“不光種植金銀花,還要擴大銀耳種植規模……”近日,重慶黔江區新華鄉大田村2組村民梁學洋高興地說。
今年40歲的梁學洋,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1997年從成都中醫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黔江石家鎮衛生院上班。1999年,憑著年青氣盛和一股闖勁,他毅然辭去鐵飯碗到廣東大寧一家工廠務工,當上了一名排線工人,由于能吃苦,又有文化知識,他很快就升為排線主管,月收入達到近3000元。
2002年,撈到第一桶金的梁學洋決定回鄉創業。這些年,他先后創辦過海洋私立中學、發展過蔬菜產業。“2008年,我種植蔬菜面積接近200畝,主要有豇豆、蕃茄、辣椒、蔥子等品種,年純收入在3萬元左右。”說起返鄉后那段艱辛的創業經歷,梁學洋依然戀戀不忘。
見到梁學洋時,他正在翻閱電腦網頁,查訊有關信息資料。“我種植金銀花就是從互聯網上得到的信息呢!”梁學洋一邊查看網頁,一邊說道。
酷愛學習的梁學洋,2010年從互聯網上了解到種植金銀花利潤高的信息后,便主動到山東考察金銀花市場銷售情況和種植技術,并與山東魯峰王有限公司按照每斤金銀花60元的銷售價格簽訂產銷協議。隨后,他從山東魯峰王有限公司購進金銀花種子,回到家鄉按照每畝土地租金150-200元的價格租地80畝種植金銀花。
梁學洋說,他種植金銀花已相繼投入資金近10萬元,目前金銀花長勢良好,去年收花100斤,今年收花300斤,預計到2014年時金銀花豐產。到時,一畝地可產花600斤,畝收入就能達到3萬元以上。
筆者在種植銀耳的廠房內看到,廠房就是閑置的教室,每間廠房面積60平方米,安裝有5排種植銀耳的竹林架子,每一排架子又分為7層,由于銀耳已經采摘,只剩下廢棄的菌棒。
梁學洋說,他是今年才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朵朵潤爾公司簽訂每斤銀耳4.5元的產銷協議后開始種植銀耳的。6月5日試種第一批銀耳,由朵朵潤爾公司提供3000根菌棒,并派技術員上門指導。到7月13日,僅僅40余天時間就收獲銀耳2300斤,除去成本后,每根菌棒純賺0.5元,3000根菌棒賺了1500元。
銀耳試種成功后,梁學洋的勁頭更足了,準備擴大種植規模。“目前,我正在擴建廠房,石頭、水泥等材料已備齊,預計在中秋節后就能建成30間廠房,銀耳種植規模就能達到3萬根菌棒。”梁學洋望著正在修建的廠房,對擴大銀耳產業發展規模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