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這些小菌棒,里面可有大文章呢!從菌種到制棒,再到國內的市場銷售和產品深加工,還有國外的貿易出口,每個環節都疏忽不得。”池上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李洪輝頗有幾分自豪的介紹著自己的食用菌。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始終以壯大發展生態產業為抓手,以土地流轉為平臺,轉方式,調結構,不斷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加快農業發展規模化、產業化步伐,壯大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池上食用菌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池上鎮池埠、代家等村。這些村位于池上鎮李家片區,生態良好,水源充足,多林木,為菌棒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原料。池上食用菌生產基地由桔緣食品有限公司牽頭,聯合池上供銷合作社,堅持“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流轉土地80余畝,在原有池埠食用菌生產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投資近400萬元在代家村新建大棚15個,總面積超過7500平方米。加上池埠村已有的規模超過8000平方米的8個大棚,整個生產基地規模將位列全市三甲,實現年均出口韓國的菌棒達100萬棒,發展建成標準化、工廠化的菌類生產基地。目前,池上食用菌生產基地已列為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基地建成后,如何在穩固了菌棒國內外分段生產、產品就地外銷模式的基礎上,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條,提高食用菌經濟附加值成了又一難題。為此公司與合作社不斷進行市場調研,潛心鉆研,多方聘請技術指導,最終將突破口放在菌類精深加工上。菌類精深加工前景廣闊,經研究發現,僅香菇這一種菌類,經過深加工便可以研制出諸如香菇醬油、香菇醬等28種產品,其他食用菌也可以制成菌粉、干品、腌漬品、藥品等,一經投入生產銷售,將極大的提高產品附加值。現已投資20萬元改造生產車間、引進加工設備,投產后不僅可以將食用菌以更加方便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更為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中,農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將技術推廣入戶,才能真正提高菌棒產量,也才能帶動廣大農民共同增收致富。下一步,池上食用菌生產基地將發展紫峪等村進行食用菌養殖,與池埠、代家等村形成“連成片、成規模”的特色產業基地。加大力度對村、個人提供技術支持和設施幫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產量。此外,基地還開拓思路,立足池上鎮的生態優勢,結合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發展“林下出菇”,集養殖、采摘于一體,真正將小菌棒做成富民強鎮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