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錢進和他的靈芝。□振華 攝
近日,錢進他們今年4月份開始種植的第一批5000多株靈芝已經生長到“飛粉”(即靈芝飛出孢子粉)階段,三名小伙子成天在種植大棚忙活。錢進告訴記者,雖然只種了2畝地,但今年預計至少能帶來60萬元的產值。
登門求教,學來靈芝種植技術
一個江南盛夏的午后,記者穿過何橋村的一條田間小路,找到了錢進他們種植靈芝的2畝大棚。進入大棚內,只見一株株散發著瑩瑩光輝的靈芝“仙草”已經長到兩三寸。那些靈芝形似扇子,有些兩片連體,一前一后,如搭肩牽手的姐妹、又狀如相扶相攜的夫妻,煞是奇特。
黃志明回憶說,在種靈芝前,他們三個人在同一家汽車4S店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三人在報紙上看到一位農民靠種植靈芝發家致富的報道,于是動起了種植靈芝的腦筋。“我的一位老師曾說過,城市的一個機遇有一百個大學生看得見,但是農村的一百個機遇只有一個大學生看得見,正是這句話促使我們到農村去創業。”
呂斌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養生觀念普遍增強。我們經過市場調查后一致認為種植靈芝很有市場前景,就合伙一起干了。”
雖然種植靈芝給了他們創業的思路和前景,但不懂技術卻令他們一籌莫展。于是,這三個“80后”循著那篇報道,主動去無錫向報道中那位靈芝種植師傅登門求教20多次,最終師傅被他們的真誠所感動,將種植技術傾囊相授。今年下種期間,那位師傅幾乎每星期要專程趕來指導種植過程。
人工栽培靈芝不能施任何肥料和農藥,全靠育種的椴木提供養料。靈芝一旦出現病蟲害,只能靠人工去抓。這幾天,三個人每天上午都會輪流驅車10余公里從太倉市區趕去何橋村,巡查靈芝大棚,順便“抓抓蟲子”。
此外,靈芝對大棚溫度和濕度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恒溫恒濕,大棚內的溫度保持在26到30攝氏度之間,濕度在40%左右。”呂斌告訴記者,目前,大棚內控制溫濕度的主要方法為水淋、遮光簾和草皮。每個棚內安裝了滴灌設備,引入地下60米深5攝氏度左右的深井水通過滴水管道淋到大棚內。
由于靈芝育種技術要求非常高,錢進他們目前無法掌握,因此這批靈芝菌種是直接向安徽一家育種基地購買的,每株買來的價格為15元。買來的菌種蘊藏在一塊塊椴木中,要經過一個星期的適應期才可以下種,下種后一個月左右就開始發芽了。眼下這批靈芝馬上要“飛粉”了,必須立刻“套袋”才行。
據了解,靈芝進入成熟期的時候,在它的芝蓋上會釋放出孢子粉末,這也就是靈芝繁殖后代的“種子”,是靈芝最精華的部分。所謂套袋,就是用塑料袋和硬紙板把靈芝芝蓋套住。套袋后過一個月,這批靈芝便可以收獲了。那時,靈芝表面的孢子粉會附著在塑料袋內。孢子粉收集起來之后,先要用專門的設備進行烘干、消毒、破壁(剝掉外部的一層膜),再進行包裝。孢子粉可以直接食用、泡茶、制成膠囊,或者利用生物科技提取成高濃度的孢子油。
擬定“三步走”,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倉靈靈芝生態園內共有5個大棚,總投資大約20萬元。除去一些基礎性設施,實際上包含菌種在內的成本每個大棚為3萬元左右。雖然種植總面積不到兩畝,但是產值卻不小。按照保守估計,每個棚可以收獲30斤左右孢子粉,總產量在150斤左右。每斤賣到市場上的價格大約為4000元,也就是說每個大棚的產值就有12萬元,總產值可達60萬元。光孢子粉一項,投入產出比就非常可觀。此外,靈芝的芝蓋部分同樣具有很好的營養和保健功效。芝蓋曬干后制成切片,或泡茶、或藥用,按照品質和加工工藝的不同,最好的也能賣到1000元一斤。目前,他們正在抓緊開發包裝。
瞄準了種植靈芝潛在的經濟效益,錢進他們雄心勃勃地擬定了“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自己種植成功,保證收獲量和品質;第二步是打開市場做推廣,做出自己的品牌來,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第三步是成立專業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發動何橋村的村民參與種植,帶動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