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的表態看似唱高調,但我們從2003年創辦企業的第一天起,就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的產品質量不僅關系到企業的存亡,更關系到客戶的生命與健康。”說這話時,李慧的語氣是誠懇的,堅定的。
【意外決定】年薪30萬的“白領”辭職種蘑菇
李慧在養蘑菇之前,曾先后在3家大型集團公司工作過。從2000年起,她在濟南一家名企當財務總監,年薪是30萬元。這收入即使放到現在,對工薪階層來說也算高的。
李慧在濟南這家名企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知識不夠。她身邊的同事大都會一門外語。于是,36歲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一門心思投入到英語學習浪潮中。
上課第一天,外教維維安讓大家用英語自我介紹。不會說,不會寫的李慧站在那里,憋了一臉汗。“平生感到最尷尬的時刻了。”接下來的3個月,李慧憑著一股執著、一股韌勁,拼盡全力學習、鍛煉,英文水平突飛猛進,“上課的時候維維安對我很是滿意,我們經常在一起用英文交流,很快成了好朋友。”面對商務英語培訓、雅思考試,李慧對自己總是高標準、嚴要求。一年的時間,李慧通過了雅思考試。
正是有著這樣一股子不服輸的精神,2006年,也就在李慧事業有成的時候,她選擇了辭職和丈夫一起養蘑菇。
李慧的丈夫竇宗禮原來在濰坊一家銀行工作,收入也不錯,是典型的白領。誰也沒有想到,從事著令人羨慕的工作,拿著令人眼紅待遇的他會辭職之后和妻子一起去養蘑菇。
【執著創業】賠光了全部家當依舊不放棄
2003年,竇宗禮在濟南注冊了現在的公司,開始投資建廠房。
雖然在辭職之前,竇宗禮也曾考慮過風險,意識到會出現虧損,但現實的虧損來得比他想象得要快,要大得多。2003年至2005年,因種植的蘑菇品種不能適銷對路,他虧了100多萬元,這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創業初期的失敗,主要是蘑菇品種選擇出現偏差。”竇宗禮告訴記者,在剛開始養蘑菇的時候,自己不專業,在技術人員的建議下,他選擇了滑子菇。沒想到的是,忙活了一年,蘑菇長得很差,虧損已不可避免。出現問題后,竇宗禮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導致失敗?后來,經過向省農科院專家進行咨詢后發現,他所選擇的滑子菇,在東北一帶長得比較好,來到山東后,因自然環境、氣候、土壤不同而無法適應。
之所以選擇辭職養蘑菇,是他意識到現代農業發展的美好前景,意識到食用菌產業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食用菌產品作為健康食品,具有營養豐富、藥用保健、綠色環保的特點,市場潛力巨大,一定能成功。雖然自己并不熟悉蘑菇種植,但他認為,只要認真學,扎實干,沒有干不好的事。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創業“受阻”后,他沒有放棄,而是堅持著。
放棄了滑子菇,他轉而選擇了適合山東的金針菇。之后,竇宗禮還特別加強了業務學習,深入鉆研蘑菇種植技術,逐漸地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專家。隨著品種的更換,養殖技術的提高,蘑菇養殖逐漸見到了效益。
【打開銷路】國內站穩腳跟,國外獲得認可
蘑菇養殖成功后,竇宗禮開始考慮蘑菇的銷路問題,因為他們的生產采取的是“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能否順利地將蘑菇銷售出去不僅關系到公司的效益,也關系到所有參與蘑菇生產的農戶的利益。
為了蘑菇銷路,竇宗禮多次去北京,終于在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新發地批發市場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竇宗禮夫妻倆還經常出國考察市場、解決生產中的難題。
對竇宗禮來說,商機無處不在。2007年,竇宗禮在韓國考察時發現,韓國人喜歡食用菌,可以說愛不釋手。雖說他們的種植模式相對先進,但他們的市場品種相對較少,種植成本高,而且大棚蘑菇種植技術更為單一,規模也小。于是,竇宗禮就想著在韓國種蘑菇。
同樣是一股韌勁,竇宗禮很快憑借熟練的外語、真誠的溝通取得了韓方的認可,并在韓國建立起綠色農業株式會社。“我們在韓國土地上建設大棚,組織濟南農民赴韓從事食用菌種植加工,農民的月收入超過國內農民年平均收入!”竇宗禮一臉自豪地對記者說。
【實現雙贏】健康食品回報社會,助農民增收入
致富不忘鄉親,互利實現雙贏。竇宗禮為回報鄉親,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 ,既保證公司健康有序運行,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他們結合當地植樹造林面積大、蔬菜大棚多的實際情況,向農民提供菌種,讓農戶養殖,然后回收產品。在公司的帶動下,許多農民充分利用林下空地,發展林下養菇,養殖品種也由價格低廉的平菇改為價格較高的雙孢菇。為讓農民能當年見到效益,竇宗禮還派出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群眾掌握從悶料到出菇的技術要領,年底經核算,戶均收入純增2000元。巨大的經濟效益吸引了當地農民的眼球,紛紛發展起了林下養菇。
其中,濟陽縣申莊村的變化頗具代表性,這個傳統的農業村原來一直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農民生活并不富裕。在竇宗禮的指導下,該村建起了林下蘑菇養殖基地,這里的農民養殖蘑菇后,收入大幅增加。
對此,竇宗禮表示,養蘑菇的技術是沒有止境的,同行之間不是冤家,需要共同探討養殖技術,和競爭對手共同進步。
現在,竇宗禮的公司已成為全國知名的金針菇生產基地。就福建最近出現的將違規添加劑放入金針菇事件,竇宗禮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說,食品業是良心產業,食用菌是做食品的,不能丟了良心。
“現在歐美、日本以及國內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對食用菌的需求量很大,因為食用菌是不施農藥、化肥的朝陽產業!”竇宗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