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記者找到錢中義的時候,他正和妻子小趙把清晨采摘的新鮮蘑菇,送到璧山縣城各大農貿市場。
小錢夫妻倆今天銷售的蘑菇,是剛剛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市場反應好不好,中義心里也沒底。
可對于小錢夫婦倆種的蘑菇,小販們雖然嘴上挑剔,心里還是有桿秤的。
送完最后一包貨,記者跟隨夫婦倆上了運貨的小皮卡車,他們的蘑菇種植基地在青杠街道的山上,距離鎮上還有一段顛簸的山路。
錢中義告訴記者,他讀大學的是會計專業。畢業以后工作了幾年,后來,夫妻倆利用市里和縣里給的3萬多元補助資金,在璧山老家辦了一家微型企業種蘑菇。
一方面要開拓市場,一方面還得抓產量,從做菌包,到消毒、接種菌種,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小錢的蘑菇種植基地里現在已有30多位工人,他們都是周邊的鄉里鄉親。這一點,讓小錢覺得很欣慰。與此同時,他還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提高蘑菇的質量和價格。今天下午,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好要來基地檢查,他很期待,也有些忐忑。
在檢查了生產場地和原材料之后,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專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專家的建議讓錢中義明白,在美好愿望和現實之間還有差距,為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當下最緊要的是添置設備、改善環境,而這都需要錢。璧山縣工商局微企辦工作人員告訴他,按照縣里最新出臺的政策,微型企業可以申請貸款,政府100%貼息。生產規模擴大以后,政府還會聯系當地的大型企業,幫他解決銷路和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