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輔材料質量要求,如木屑、秸稈、麩皮等,要求新鮮、干凈、干燥、無蟲、無霉、無異味,秸稈等原輔材料應在作物在收獲前1個月不能施高殘毒農藥;添加劑中不允許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養料。
2、培養基配制在確保所用的原輔材料的安全性的基礎上,選擇相應食用菌的栽培工藝,按照培養基配方將各項原輔材料混合均勻,并控制到適當含水量,及時進行裝袋、滅菌。
3、菌絲培養按照食用菌生物學特性創造最適菌絲生長培養環境,在接(播)種后7 d應查看菌絲生長情況。發現污染袋,應及時將其清理出培養室,當菌絲的生理成熟后便可進行出菇管理。
4、出菇管理,按子實體生長不同階段特點做好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管理,溫度的升降可利用自然氣候變化或溫度調節器來控制,采取的方法必須衛生、安全。搞好出菇場所的環境衛生,栽培前應預先打掃衛生、消毒菇房;每次采菇后應清除栽培料上殘根和地面上掉落的菇體;每潮菇生產完畢后,應及時清理廢菌料和菇房,重新消毒菇房。
5、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抗病蟲品種選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強管理等多途徑達到防治目的。菇房應安裝防蟲紗窗、紗門、防蟲網和誘殺燈等設施預防病蟲害發生,必要時可以使用符合國家農藥規定的藥劑,并嚴格控制使用濃度和用藥次數,但在出菇期間,不得向菇體直接噴灑任何化學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