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基雖然種類繁多,配方各異,但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都要經過營養物質的選擇、稱量調配、調節pH、分裝和滅菌等步驟。
(1)營養物質的選擇:
平菇一級種培養基的選擇是根據一級種的用途和當時材料獲得的難易決定的。如配制生產用的一級種培養基,就可選擇上述配方中的任何一種,而配制菌種保藏用的培養基就必須用配方(8)。平菇一級種培養基使用的材料中,有些材料的種類、濃度、化學成分相對穩定,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有些天然植物體或動植物提取的成分相對不甚穩定,要十分注意,如馬鈴薯、蛋白胨、麥麩等。
發芽的馬鈴薯不能直接使用。使用時要將剛剛出現的萌芽深深挖掉,否則芽眼處的龍葵堿,對平菇菌絲生長有毒害作用。出芽較大的馬鈴薯不能使用。木屑、麥麩、玉米粉、棉籽殼等農副產品,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生蟲、發霉和不新鮮的不能使用,昆蟲的代謝物和霉菌產生的毒素都對平菇菌絲有毒害作用。不夠潔凈的瓊脂要事先浸泡沖洗去雜。
(2)稱量:
培養基配方中標出的水1000ml,實際上是將各種營養物質都容于水后的營養液的容量,而不完全是水。配制好后,最后總容量達到1000ml。
(3)調配:
植物體材料煮沸用其汁,一般煮沸20~30min,用2~4層紗布過濾。如馬鈴薯、玉米粉、木屑、麥麩等。難溶解的物質先溶解,如蛋白胨,然后再加入易溶解的物質?;瘜W試劑后加入,不斷攪拌使其均勻,而不與植物體材料一起煮沸。如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
在水煮取汁的過程中,水不足時可加水至足量,調配到最后,容量不足時可加水補足至1000ml。
(4)調節pH:
不同平菇品種生長發育最適pH不同,不同地區,不同水源的pH也不同。因此,需要調節。通常先用pH試紙測定已調配好的培養基,然后再用稀酸或稀堿溶液調節。平菇一級種的pH調節常用的酸性溶液是檸檬酸和乙酸溶液,常用的稀堿溶液是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液。
(5)分裝:
培養基調配好后,調節好pH即可分裝。一級種常用的是玻璃試管,規格為18~20cm(長)18~20mm(口徑)。分裝試管的裝置可以使用漏斗式分裝器,也可以自行設計使用倒“V”字形虹吸式分裝器。分裝時,在漏斗中或燒杯中加滿培養基。這后一種分裝器,分裝前要用吸球先將培養基吸至低于燒杯中培養基的液面,然后才能分裝。一手執自由夾控制培養基的流動,另一手執試管接受流下來的培養基,達到所需量時,關閉自由夾。如此反復分裝至完畢。分裝時要注意:①流出的培養基不要沾在近管口的壁上,以防日后棉塞生霉,一旦管口附近沾有培養基,待凝固后用接種鉤扒出,并用潮濕潔凈的紗布擦拭干凈;②培養基裝至試管的1/5~1/4處,不可過少,也不必過多。
分裝完畢后加蓋棉塞。棉塞要用干凈的新棉花制做。棉塞要上下粗細均勻,松緊合適,以塞好后手提時不掉為宜。棉塞的長度以塞入試管內1.5~2.0cm,外露1.5cm左右為宜。然后7支或10支捆成一捆,管口端用牛皮紙或防潮紙包好扎緊,以防滅菌時冷凝水打濕棉塞。
(6)滅菌:
試管分裝打捆后,豎立于滅菌鍋內滅菌。這是培養基制備的重要一步。滅菌效果是否良好,是關系到培養基能否使用的關鍵環節之一。這一步既要求滅菌徹底,又要求營養成分不致改變。因此,要使用高壓蒸汽滅菌。
使用高壓鍋滅菌時,要先加足水,將試管豎直碼放,加蓋擰好,然后接通熱源加熱。由于不同型號的高壓鍋內部構造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中的操作要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當壓力達到0.1~0.11MPa開始計時,保持這一壓力30min,即可達到滅菌目的。滅菌完畢后,待壓力降至零后排氣、開蓋,將培養基趁熱擺成斜面。待凝固后,抽取10~20支試管斜面于28℃培養箱內培養24~28h,以檢查滅菌效果。培養后若培養基表面無微生物生長,表明滅菌成功,可以使用。如有微生物出現,則滅菌不徹底,不能使用,要再行滅菌后倒出,洗滌試管,重新制備。當時不用的試管斜面可保存在清潔干燥避光的地方,以備隨時取用。制備一級種培養基時,配制和滅菌要緊密銜接,不可隔夜滅菌。
可以用來制備平菇一級種的培養基很多,常用的有PDA培養基、PDA綜合培養基、PDYA綜合培養基、PDPA綜合培養基、木屑綜合培養基、麥麩綜合培養基、玉米粉綜合培養基等。
常用配方
(1)PDA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2) PD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3)PDY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酵母粉 2g
(4)PDP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蛋白胨 2g
(5)木屑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闊葉木屑 100g
(6)麥麩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麥麩 50~100g
(7)玉米粉綜合培養基:
玉米粉 50~100g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8) 保藏用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8 硫酸二氫鉀 3g 硫酸鎂 1.5g 維生素B1 微量
培養基配制原則和種類
1. 配制原則
培養基的配制要遵循以下原則:
(1)要含有所培養的菌株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如糖類、有機氮、礦物質等。
(2)所含的養分濃度適宜,比例平衡,利于培養物的吸收利用。如一級種培養基糖的濃度以2%為宜,過高和過低都對平菇菌種生長不利。
(3)要有適宜的pH和緩沖能力。生物的代謝都是在一定的pH范圍內進行的,沒有適宜的pH,就不能正常生長。另外,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有機酸釋放于基質中,使基質逐漸變酸,甚至酸至pH不適于生物的生長和生存。因此,培養基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緩沖能力,以減少培養物生長后期或保藏期間產生的有機酸對自身的不良影響。
(4)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
(5)用的各種成分要視其化學性質調配,防止混合后發生反應,生成不利于平菇菌種生長的物質。
2. 培養基的種類
按培養基的狀態,可以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兩大類;按培養基的成分可以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三大類;按用途可分為普通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和菌種保藏用培養基三大類。
液體培養基:這是一類不加凝固劑的培養基,凡不以植物體直接作培養基成分的培養基都可以根據需要配制成液體培養基。用液體培養基培養的菌種稱液體菌種。
固化固體培養基:固化培養基是在營養液中加凝固劑而成,凝固劑有瓊脂(洋菜)、明膠和硅膠三種。食用菌的培養基常用的凝固劑是瓊脂。除此之外,還有直接用植物體制成的固體培養基,如棉籽殼、玉米芯、稻草、麥粒、玉米粒等,用以生產二級種和三級種。凡用固體培養基培養的菌種稱固體菌種。
天然培養基:天然培養基是用天然的動植物組織等為原料配制成的。所含成分復雜,化學成分不清,材料來源廣泛是平菇菌種生產中最常用的培養基。
合成培養基:合成培養基是用成分以知的化學藥品配制而成的培養基,成分清楚,常用來做精確的遺傳學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這類培養基的營養成分較天然和半人工合成培養基單調得多,不宜于生產上使用。
半合成培養基:這類培養基由成分以知的化學藥品和成分復雜的天然物質混合而成,如常用的PDA培養基、PDYA培養基等。平菇一級種使用的正是這類培養基。
普通培養基:這類培養基常用來進行日常生產,一般菌種完成培養要及時使用。這類培養基配制時不需考慮太大的緩沖能力。
選擇性培養基:這是專門為某一種微生物生長而配制的培養基,如感染某種細菌的平菇一級種可以用含有10%棉籽殼浸出液的PDA培養基繼代培養數次,即可得到純化,這種培養基利于平菇菌絲生長,而抑制細菌生長,實屬選擇性培養基。
菌種保藏用培養基:這類培養基專門用來菌種保藏。配制時要注意:①養分不能過剩,以防徒長;②有較大的緩沖能力。因此,菌種保藏用培養基要養分略貧,適量加大緩沖容大的鹽類,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
來源:[《中國平菇生產》] 轉自:普寧山區信息網 收錄時標題作了修改
(1)營養物質的選擇:
平菇一級種培養基的選擇是根據一級種的用途和當時材料獲得的難易決定的。如配制生產用的一級種培養基,就可選擇上述配方中的任何一種,而配制菌種保藏用的培養基就必須用配方(8)。平菇一級種培養基使用的材料中,有些材料的種類、濃度、化學成分相對穩定,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有些天然植物體或動植物提取的成分相對不甚穩定,要十分注意,如馬鈴薯、蛋白胨、麥麩等。
發芽的馬鈴薯不能直接使用。使用時要將剛剛出現的萌芽深深挖掉,否則芽眼處的龍葵堿,對平菇菌絲生長有毒害作用。出芽較大的馬鈴薯不能使用。木屑、麥麩、玉米粉、棉籽殼等農副產品,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生蟲、發霉和不新鮮的不能使用,昆蟲的代謝物和霉菌產生的毒素都對平菇菌絲有毒害作用。不夠潔凈的瓊脂要事先浸泡沖洗去雜。
(2)稱量:
培養基配方中標出的水1000ml,實際上是將各種營養物質都容于水后的營養液的容量,而不完全是水。配制好后,最后總容量達到1000ml。
(3)調配:
植物體材料煮沸用其汁,一般煮沸20~30min,用2~4層紗布過濾。如馬鈴薯、玉米粉、木屑、麥麩等。難溶解的物質先溶解,如蛋白胨,然后再加入易溶解的物質?;瘜W試劑后加入,不斷攪拌使其均勻,而不與植物體材料一起煮沸。如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
在水煮取汁的過程中,水不足時可加水至足量,調配到最后,容量不足時可加水補足至1000ml。
(4)調節pH:
不同平菇品種生長發育最適pH不同,不同地區,不同水源的pH也不同。因此,需要調節。通常先用pH試紙測定已調配好的培養基,然后再用稀酸或稀堿溶液調節。平菇一級種的pH調節常用的酸性溶液是檸檬酸和乙酸溶液,常用的稀堿溶液是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液。
(5)分裝:
培養基調配好后,調節好pH即可分裝。一級種常用的是玻璃試管,規格為18~20cm(長)18~20mm(口徑)。分裝試管的裝置可以使用漏斗式分裝器,也可以自行設計使用倒“V”字形虹吸式分裝器。分裝時,在漏斗中或燒杯中加滿培養基。這后一種分裝器,分裝前要用吸球先將培養基吸至低于燒杯中培養基的液面,然后才能分裝。一手執自由夾控制培養基的流動,另一手執試管接受流下來的培養基,達到所需量時,關閉自由夾。如此反復分裝至完畢。分裝時要注意:①流出的培養基不要沾在近管口的壁上,以防日后棉塞生霉,一旦管口附近沾有培養基,待凝固后用接種鉤扒出,并用潮濕潔凈的紗布擦拭干凈;②培養基裝至試管的1/5~1/4處,不可過少,也不必過多。
分裝完畢后加蓋棉塞。棉塞要用干凈的新棉花制做。棉塞要上下粗細均勻,松緊合適,以塞好后手提時不掉為宜。棉塞的長度以塞入試管內1.5~2.0cm,外露1.5cm左右為宜。然后7支或10支捆成一捆,管口端用牛皮紙或防潮紙包好扎緊,以防滅菌時冷凝水打濕棉塞。
(6)滅菌:
試管分裝打捆后,豎立于滅菌鍋內滅菌。這是培養基制備的重要一步。滅菌效果是否良好,是關系到培養基能否使用的關鍵環節之一。這一步既要求滅菌徹底,又要求營養成分不致改變。因此,要使用高壓蒸汽滅菌。
使用高壓鍋滅菌時,要先加足水,將試管豎直碼放,加蓋擰好,然后接通熱源加熱。由于不同型號的高壓鍋內部構造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中的操作要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當壓力達到0.1~0.11MPa開始計時,保持這一壓力30min,即可達到滅菌目的。滅菌完畢后,待壓力降至零后排氣、開蓋,將培養基趁熱擺成斜面。待凝固后,抽取10~20支試管斜面于28℃培養箱內培養24~28h,以檢查滅菌效果。培養后若培養基表面無微生物生長,表明滅菌成功,可以使用。如有微生物出現,則滅菌不徹底,不能使用,要再行滅菌后倒出,洗滌試管,重新制備。當時不用的試管斜面可保存在清潔干燥避光的地方,以備隨時取用。制備一級種培養基時,配制和滅菌要緊密銜接,不可隔夜滅菌。
可以用來制備平菇一級種的培養基很多,常用的有PDA培養基、PDA綜合培養基、PDYA綜合培養基、PDPA綜合培養基、木屑綜合培養基、麥麩綜合培養基、玉米粉綜合培養基等。
常用配方
(1)PDA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2) PD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3)PDY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酵母粉 2g
(4)PDPA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蛋白胨 2g
(5)木屑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闊葉木屑 100g
(6)麥麩綜合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麥麩 50~100g
(7)玉米粉綜合培養基:
玉米粉 50~100g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5 硫酸二氫鉀 2g 硫酸鎂 0.5g
(8) 保藏用培養基:
馬鈴薯(去皮)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10~20g 水 1000ml pH6.2~6.8 硫酸二氫鉀 3g 硫酸鎂 1.5g 維生素B1 微量
培養基配制原則和種類
1. 配制原則
培養基的配制要遵循以下原則:
(1)要含有所培養的菌株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如糖類、有機氮、礦物質等。
(2)所含的養分濃度適宜,比例平衡,利于培養物的吸收利用。如一級種培養基糖的濃度以2%為宜,過高和過低都對平菇菌種生長不利。
(3)要有適宜的pH和緩沖能力。生物的代謝都是在一定的pH范圍內進行的,沒有適宜的pH,就不能正常生長。另外,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有機酸釋放于基質中,使基質逐漸變酸,甚至酸至pH不適于生物的生長和生存。因此,培養基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緩沖能力,以減少培養物生長后期或保藏期間產生的有機酸對自身的不良影響。
(4)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
(5)用的各種成分要視其化學性質調配,防止混合后發生反應,生成不利于平菇菌種生長的物質。
2. 培養基的種類
按培養基的狀態,可以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兩大類;按培養基的成分可以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三大類;按用途可分為普通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和菌種保藏用培養基三大類。
液體培養基:這是一類不加凝固劑的培養基,凡不以植物體直接作培養基成分的培養基都可以根據需要配制成液體培養基。用液體培養基培養的菌種稱液體菌種。
固化固體培養基:固化培養基是在營養液中加凝固劑而成,凝固劑有瓊脂(洋菜)、明膠和硅膠三種。食用菌的培養基常用的凝固劑是瓊脂。除此之外,還有直接用植物體制成的固體培養基,如棉籽殼、玉米芯、稻草、麥粒、玉米粒等,用以生產二級種和三級種。凡用固體培養基培養的菌種稱固體菌種。
天然培養基:天然培養基是用天然的動植物組織等為原料配制成的。所含成分復雜,化學成分不清,材料來源廣泛是平菇菌種生產中最常用的培養基。
合成培養基:合成培養基是用成分以知的化學藥品配制而成的培養基,成分清楚,常用來做精確的遺傳學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這類培養基的營養成分較天然和半人工合成培養基單調得多,不宜于生產上使用。
半合成培養基:這類培養基由成分以知的化學藥品和成分復雜的天然物質混合而成,如常用的PDA培養基、PDYA培養基等。平菇一級種使用的正是這類培養基。
普通培養基:這類培養基常用來進行日常生產,一般菌種完成培養要及時使用。這類培養基配制時不需考慮太大的緩沖能力。
選擇性培養基:這是專門為某一種微生物生長而配制的培養基,如感染某種細菌的平菇一級種可以用含有10%棉籽殼浸出液的PDA培養基繼代培養數次,即可得到純化,這種培養基利于平菇菌絲生長,而抑制細菌生長,實屬選擇性培養基。
菌種保藏用培養基:這類培養基專門用來菌種保藏。配制時要注意:①養分不能過剩,以防徒長;②有較大的緩沖能力。因此,菌種保藏用培養基要養分略貧,適量加大緩沖容大的鹽類,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
來源:[《中國平菇生產》] 轉自:普寧山區信息網 收錄時標題作了修改